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材料一 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天津市将继承传统文化脉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推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计划”;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天津市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的保护与传承;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市民的的生态文化素养。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依据材料一,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
材料二 2013年春节期间,延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新浪微博发起的“持续雾霾是否该禁放鞭炮”话题引发 500多万条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禁放,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污染、增加安全事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应禁放,不放鞭炮,就没了年味儿”。
(2)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出两点理论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科学发展观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70多年来,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与新事物一起成长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历史,是一部与新事物同行、和新事物一起成长的历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从产业扶贫中的“公司+合作社”,到城市共享经济的“互联网+”,再到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新事物层出不穷,一桩桩一件件,体现出发展不止、变革常新的社会发展规律,刻印下国家与新事物一起成长的深深足迹。

(1)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阐明我们应该如何与新事物一起成长。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某同学应邀参加一场国际青少年交流活动,拟以“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为题,撰写一份发言稿提纲。

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

各位朋友: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从未改变,并以实际行动为之不懈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第一,开创独立自主的新的外交关系。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积极发展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部分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第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第三,恢复或建立与许多国际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第一,进一步扩大国际交往。截至2011年底,与170多个国家建交,发展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第二,参与更多的国际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联合国的各项治理机制。第三,不断拓展参与领域。在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认真履行义务,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进入新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发言稿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

(1)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

(3)请就如何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提两条建议。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长江曾经是一条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生态河流,中华鲟、白鳍豚、白鲟等都曾在这里畅游。而如今,中华鲟岌岌可危,白鳍豚、白鲟相继灭绝,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长江渔业的天然捕捞量也从1954年的42.7万吨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0万吨,渔民陷入了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

长江禁渔势在必行。2019年1月,在“长江大保护”的总体战略下,国家决定“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渔,从2020年1月1日起,为期十年。禁捕范围涉及14省市,纵贯长江上中下游。11万条渔船,约30万渔民,将告别长江。

“长江禁渔十年”政策出台后,解决基层执法中存在的“有案不送”“以罚代刑”问题和合理保障渔民生计、引导渔民退捕转产成为政策落实的当务之急。更需引起重视的是,长江江河岸线长、非法捕捞成本低,渔业资源一旦恢复增长对退捕渔民的利益诱惑更大,管理难度会随之增大。维护长江生态安全,推动长江大保护,任重而道远。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长江禁渔势在必行的原因。

(2)有观点认为,长江禁渔获得成功要靠政府依法行政。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3)围绕长江禁渔,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题撰写一篇哲学小论文。

要求:①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

②紧扣主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合乎逻辑。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0年4月,海南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洋浦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管理体制的决定》。

自2018年4月13日以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充分运用特区立法权和地方立法权,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通过立法加快制度创新,制定、修改了一批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加快建设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合、与国际惯例相接壤、与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法规制度体系,仅2019年,就审议通过省级地方性法规或法规性决定32件,批准市县地方性法规9件。这些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出台,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材料二:

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的新决策新部署,是历史赋予海南的新使命,必定面临一个又一个新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发扬创新精神,勇于创新、善于创新。2020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省强化创新驱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新成就,2020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关键之年,要全面加强制度创新,优化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效能;推进体制机制集成创新,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加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创新,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实施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加强海南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丰富文化惠民活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海南省人大如何通过立法加快推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2)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我们发扬创新精神,大胆创新,请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创新的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大自然的造化力量,创造了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化”也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理问题时的“化繁为简”,人际关系中的“化干戈为玉帛”,艺术创作上的“化腐朽为神奇”社会发展中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等等。

“化”,甲骨文写作“”,左边为头朝下倒立的人,右边为头朝上站立的人。一个“化”字,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智慧,《周易》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化”的智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