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七十余年后,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独尊儒术。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汉朝统治者吸取亡秦教训 |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发展 |
C.汉承秦制,沿袭其统治思想 | D.从汉初到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
宋代由于生产增加,经济繁荣,以致产生了一种和唐代不同的文化。在这段叙述里,从由于到以致中间,需加入那一个选项,才能使其因果关系更为合理( )
A.君主权力扩张,相权萎缩 | B.重文轻武,理学盛行 |
C.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 D.城市兴起,生活多样化 |
有位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请问“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的,最可能是那一家的想法( )
A.墨家 | B.纵横家 | C.法家 | D.农家 |
图是新中国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变动曲线图,造成图中②段大幅波动的原因是( )
A.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大跃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
C.“一五”计划的实施和“文革”的爆发 |
D.经济特区的开设和乡镇企业的兴起 |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
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提出了( )
A.“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C.“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 | D.“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