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为此,1924年他提出的纲领是( )
| A.节制资本 | B.奖励实业 | C.保护工商 | D.土地革命 |
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这种“成熟”表现在( )
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
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这里”指的是( )
| A.江西瑞金 | B.陕西延安 | C.甘肃会宁 | D.贵州遵义 |
五四运动90周年前夕,《人民论坛》杂志以如何理解五四精神为主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结果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在对于五四精神的理解上,40.2%的受访者最可能选择的是( )
| A.爱国精神 | B.民主精神 | C.科学精神 | D.创新精神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 B.推翻了封建帝制 |
| C.确立了共和政体 | D.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
| A.为袁世凯的巨大转变感到开心 |
| B.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感到放心 |
| C.为卸任临时大总统感到舒心 |
| D.为封建帝制被推翻感到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