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请分析上述材料反映了政治常识第3、4课的哪些有关知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80年代出生,目前年龄在18~28岁之间的年轻一代称为“80后”。他们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追求时尚、个性——标榜“我就喜欢”;崇尚“我有我风格”,“我的地盘,我做主”;追求享受和品牌——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讲究排场,互相攀比;倾向超前消费——敢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许多人很少考虑为将来而储蓄,花钱没有节制,挣多少花多少,常常是“月光一族”。虽然经济能力不强,但敢于贷款买车、买房。
(1) 运用《经济与生活》知识,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80后”消费特征体现的消费心理。
(2)运用《经济与生活》知识,针对“80后”消费现象, 回答该如何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材料一:2011年11月15日至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得知这一消息,小明家人召开家庭会议给小明出谋划策。
爸爸:要找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岗位。
妈妈: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叔叔:要避开竞争激烈的岗位。
姨妈:要是有合适的其他岗位,也是不错的选择。
材料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1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2012年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达250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首先是就业总量矛盾,2012年就业人数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是本世纪初的6倍多。其次是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一方面技术要求高的工种出现用工荒,甚至服务等普通工种也无人问津;另一方政府、银行等岗位则出现万人竞争一职位的激烈局面。最后是就业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导致大量大学生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被动失业。
(1)运用《经济与生活》知识,评价材料一中小明家人的观点?
(2)运动《经济与生活》知识,回答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和劳动者该如何做?

材料:读“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反映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2)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务院各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人力资源开发调查报告

文化程度
一个文盲劳动者
一个小学文化程度劳动者
一个中学文化劳动者
一个大专文化劳动者
劳动生产率
基数为1
可提高43%
可提高100%
可提高300%

材料二中国与发达国家各类技工所占比例(%)

国家
初级技工
中级技工
高级技工
中国
60
35
5
发达国家
15
50
35

材料三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情况是: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占GDP约35%,从业人员8000万人。但大多数制造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大部分技术和关键设备以来进口,高端产品大多由合资企业生产,“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制造”成了质低价廉的代名词。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和实际生活,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应怎样振兴我国的制造业,擦亮“中国制造”品牌?

某校高一(1班召开了“聚焦中学生消费现象”的主题班会,在探讨对消费的认识时,甲、乙、丙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甲同学:“我自己的手机我喜欢就行了,管它是否时尚主流,管它有没有摄像头去玩偷拍,管它4 096色还是6万5色,它有个性,够反叛、跟我有feel,我就要它!”
乙同学:“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
美容消费,向明星看齐。”
丙同学:“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1)假如你是该班学生,根据班会的讨论,请你归纳,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见解分别
受到哪种消费心理的影响?(6分)
(2)你认为中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践行哪些原则?(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