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
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枪火炮 |
C.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针对的是
A.九一八事变 | B.一二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中国没有完全沦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民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 B.清政府组织了强有力的抵抗 |
C.中国地大物博并且人口众多 | D.列强无力控制中国广大地区 |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该材料表明
①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②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③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④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涉及
A.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 B.割地、赔款和开埠 |
C.英国、法国和日本 | D.损害中国关税自主权 |
19世纪上半期,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动力是
A.急需扩大市场和掠夺原料 | B.中国地大物博且人口众多 |
C.清政府内部统治出现危机 | D.资本积累需大量贵重金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