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历史,感受历史
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其中包含了哪几位历史人物?(5分)你最欣赏哪一位?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填时间)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至鸦片战争爆发前夕,英国工业革命已经接近尾声。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工业生产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已成为英国下一步侵略的头号目标。
材料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揭开了近代中国屈辱挨打历史的第一页。
(1)①材料一中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
②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所表述内容是:()
A.工业革命的意义 | B.鸦片战争的经过 |
C.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 D.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总结《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性质和历史发展阶段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材料,简述以上两则材料所述内容的内在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四年,有司(有关部门)以林邑(唐朝藩国国名)表疏不顺(向唐朝上疏时言语有冒犯)而请发兵讨击。太宗曰:“兵者(指战争).……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来有不亡者。……且(讨伐林邑)经历(沿途经历)山险,士卒瘁(过度劳累)劳,若我士卒疾役,虽克剪(消灭或战胜)此蛮(对林邑蛮的蔑称),亦有何补(补,泛指益处)?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竞不讨之。
——《贞观政要》
材料二:《贞观政要》载“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今省徭赋,不夺其时”。《旧唐书》载“(唐朝规定:)凡丁,役二旬(每年服役20天),若不役,由收其庸(“庸”指纳绢或布代役),每日三尺”。
材料三:如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不讨伐林邑的两点理由。(2分)
(2)请用材料一、二内容说明贞观年间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民生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3)根据材料三,总结唐朝人口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人口发展呈现此种趋势的原因。
(4)以史为鉴,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对今天我国实现富强之路有何借鉴?
如图,请将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方框内。
请将下列事件发生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方框内。
A.民族英雄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的祖国领土
B.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政权收复的领土 C.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扩大开放窗口”的城市
阅读下列材料判断:
文成公主(625——680),唐朝宗室之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641年,唐太宗决定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吐蕃人民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松赞干布为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并对其大臣说:“我祖上没有与中原通婚的先例,现在我能娶大唐公主,实在太幸福了,应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子孙后代。”650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并没有要求回唐朝,在吐蕃继续生活直到680年逝世。吐蕃人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记入吐蕃的史书之中,这是吐蕃前所未有的。文成公主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她一生为汉藏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川教版《中国历史》教师用书
以下结论,如果与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相符,请在答题卡上涂“A”;如果违背了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请在答题卡上涂“B”;如果是上表内容未直接涉及的,请在答题卡上涂“C”。
(1)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皇室请求通婚。()
(2)唐朝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3)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很多当时吐蕃没有的东西,包括各种种子、书籍和工匠等。()
(4)松赞干布逝世后,文成公主非常思念家乡,要求回到唐朝。()
(5)文成公主推动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