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品读人物传记】下面是世界历史上两位杰出人物的传记目录。

目录
一、英人后裔 历经维艰
二、初显身手 表现不凡
三、辞职回家 娶妻务农
四、众望所归 出任司令
五、率军出征 投身独立
六、临危不乱 连战连捷
七、经受考验 顽强战斗
八、指挥若定 打败英军
九、再度出山 两任总统
十、发表别辞 忠告后人
目录
一、金色年华
二、获得博士学位 
三、《莱茵报》任职
四、流亡法国、英国
五、伟大友谊
六、共产主义者同盟
七、《共产党宣言》
八、《资本论》
九、公社革命
十、巨星陨落

(1)根据材料中的人物传记目录,判断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
(2)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各有何重大贡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

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
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请回答:
(1)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什么会议上决定修建的?
(2)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时间概念将中国革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答出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3)修建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4)如果今天让你继续为此碑写碑文,你准备添加哪些内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30分)
【华丽转身】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1949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

(1)结合材料一回答实现“华丽转身”的标志是什么?“华丽转身”有什么历史意义?
【艰辛的探索】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C事件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材料五:“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农家对联。
(2)材料二这个知识结构反映的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一次重大经济活动,该活动就是 。(1分)
(3)材料三中A、B,请根据示意图提示的信息写出这三个事件的名称:(2分)
A B
(4)造成材料三中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应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伟大的转折】
(5)材料三中C处内容应该是
(6)C事件中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上各做出了怎样的重要决定?
(7)材料四中中所述的“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是中共哪次会议提出来的?
(8)“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中的“曾分田”是指 运动;
“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中的“又分田”是指 形式。 (2分)
(9)请写出材料四中第一次“分田”的重要意义。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对外交往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共13分)
展示一:50年代独立自主篇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1)材料一中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在外交领域提出了什么样的国际关系准则?(2)材料二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提出了什么方针?(2分)
展示二:70年代外交突破篇
材料三周恩来总理当年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3)材料二所描绘的历史瞬间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双方最为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4)70年代中国外交梅开三度,除材料二所举事例外,请再举2例加以应证。
展示三:新时期改革开放篇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分,注:完全写对得满分,错写、漏写均不得分)
材料四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
(6)材料四中“天才的创见”指什么?请写出澳门回归的具体时间(1分,注:具体到年、月、日)
材料五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我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增进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更加积极更加活跃的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7)从90年代开始,我国参加了那些国际组织?(举一例)
(8)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中国积极发展外交事业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民主法治建设是一成不变的主题。某中学初二学生开展了以“古今中外民主法治建设”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共16分)
步骤一探究古代国外政治建设
(1)下图一法典出自哪个国家?此法典是用哪种文字书写的?说说该法典的历史地位。

(2)图二 人物统治城邦是哪里?他统治期间该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他的民主统治有怎样的影响有何历史局限性?
步骤二 反思我国政治建设。
(3)请写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我国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
(4)下图是为庆祝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而发行的特种邮票。 请写出它的发行时间。

(5)肖敏的爷爷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国穷家贫,从未进过学校学习。出生于1973年与1999年的父亲与肖敏都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得感谢我国哪部法律文件的颁布。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请列举2部。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请写出该体系的核心。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对孪生姐妹,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又潜伏着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国土、1/10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德国不能设防。
材料二

材料三 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跪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所在地的纪念碑前。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华沙之跪”。
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公开参拜靖国神社,他之前已经明确表示允许内阁成员参拜。安倍与日本右翼政客的言行,引起相关国家强烈反对。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纷纷强烈抨击和严厉谴责。
材料四二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条约的名称,从材料可以看出一战的性质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活动是为了庆祝诺曼底登陆70周年。诺曼底登陆对二战胜利有何重要意义?据此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中、韩、朝等亚洲国家为什么强烈谴责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材料三中,面对侵略罪行,德国与日本的态度有何不同?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