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世界观的认识上,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其它三句明显不同。这一句是
A.“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 |
B.“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
C.“吾性之理,本之于天,具之于心” |
D.“天之与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 |
下列哪些说法不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A.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生产 |
B.种植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相结合 |
C.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 |
D.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一材料反映了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③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④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北宋苏洵说:“方今天下之田……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租佃经营在北宋已较为普遍②北宋的地租形式主要是实物地租③租地农民向地主交纳收入的一半④佃农成为地主的私人武装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下列说法能说明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A.“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 |
B.“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
C.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曾以“佣耕”为业 |
D.“为田开阡陌封疆” |
下列对地主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过度集中 |
C.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
D.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加以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