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回答题。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的国家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关于②国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快,加大环境人口容量 |
B.人口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 |
C.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
D.人口增长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
在四个国家中,最可能体现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从山东省东营市中心向东南13公里,就可到达一片海边的盐碱地。2008年底,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将诞生出一个世界级的化工厂——杜邦化工厂,它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25公里。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杜邦化工厂在此设厂的区位优势有()
①沿海的地理位置②有胜利油田的石油资源③靠近黄河水源地④该地区经济技术高度发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急剧萎缩。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气候干旱,黄河断流 |
B.小浪底进行的调水调沙实验 |
C.石油勘探和开采 |
D.滥垦滥伐、建筑占地 |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注: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的是释放养分 |
B.B代表的是养分脱离植物 |
C.D代表的是生物获取二氧化碳的过程 |
D.E代表的是地表径流带走养分 |
下列有关图中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从养分的循环中分析,热带雨林地区土壤由于枯枝落叶多且分解旺盛而有机质含量高 |
B.此循环中有机质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
C.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
D.雨林生态系统很脆弱 |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08年1月23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5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2007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据此回答下列小题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导致亚马孙森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 |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
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数量的变化 | B.耕地面积的变化 |
C.放牧强度的变化 | D.气候的变化 |
下图是我国农牧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地区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
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2008年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
D.黄淮地区的洪涝 |
该地区为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
B.增大牧场中生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
C.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
D.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