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是指距地面l.5米高度上的百叶箱内的温度,地温是指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两者均用摄氏度表示。读北京市气温和地温状况表(表1),完成题。
表1 北京市多年平均气温和地温年内变化表从距地面1.5米处到地下10cm处的温度变化状况是
A.先下降后上升 | B.先上升后下降 |
C.冬季先下降后上升 | D.夏季先下降后上升 |
据表分析可知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高于地温 |
B.受地球内能的影响,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C.受比热的影响,地温的年内变化比气温小 |
D.受接触面的影响,地表温度的变化幅度大于地下温度 |
流域内各点的水量汇流速度和汇流时间有一定的差异。等流时是流域内的水汇流到河流指定地点,时间相同的点的连线。右图为左图区域内某河段等流时线图。回答小题。右图所示河段可能是图2中: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左图地区地形中最为陡峻地段为:
A.P1 | B.P2 | C.P3 | D.P4 |
有关左图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内部地形低平,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
B.该地区降水量在400mm以上 |
C.该地区人口分布有沿河流上游移动的趋势 |
D.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
读图,甲乙丙丁四图代表我国四大高原区域范围图。据此回答小题。关于四高原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在乙的东北 | B.乙在丙的西南 |
C.丙在丁的东南 | D.丁在甲的西南 |
甲、乙、丙、丁四地点中: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 B.乙地地转偏向力最小 |
C.丙地与地心距离最远 | D.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
四大高原均为生态脆弱区,但造成生态脆弱的原因不尽相同:
A.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 |
B.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 |
C.丙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 |
D.丁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
读下图,回答小题。若图中所示曲线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a、b、c三处岩石年龄关系a=c>b,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①剖面处是背斜构造 ②剖面处是向斜构造
③一般中午时d处气压略高于a处 ④深夜c处常吹山风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若图示曲线为等高线,且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b、c、d各点气压最高的是d点 ② 若有一小溪,其流向是b流向d
③b、d的相对高度大于a、b的相对高度 ④b、d处于山脊上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读我国东南部某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回答小题。该河段①②③④四个航道中,较利于航行的是()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若在a、b、c、d四处选择一处建设村庄,则最适合的地点是()
A.a | B.b | C.c | D.d |
读某海域二月等水温线图,回答小题。图中M与N的温差为:
A.4℃ | B.6℃ |
C.8℃ | D.10℃ |
图中四条洋流中,其性质基本一致的是:
A.L1和L3 | B.L2和L4 |
C.L1和L2 | D.L4和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