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实业救国 | B.发展资本主义 | C.民族富强 | D.实现民主政治 |
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都要求
A.彻底废除旧制度 | B.民主和科学 | C.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D.民主和共和 |
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报纸《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中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
“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指的是
A.侵华英军 | B.英法联军 | C.发动甲午战争的日军 | D.八国联军 |
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 B.满汉官僚的矛盾 |
C.义和团运动 |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 |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所以是不可避免的,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加紧对外扩张 |
B.中国奉行闭关自守政策,不利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 |
C.中国在经济和军事上的极端落后 |
D.林则徐的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