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的细胞为减数分裂过程的一个时期。
(1)所示细胞为减数分裂的第________次分裂的__________时期。
(2)细胞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有 个DNA分子。细胞内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 ,有 个四分体。
(3)细胞中有___________个染色单体,它们是 。
(4)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可能有 种组合。它们是 。
(5)此细胞经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 对。
现代生物科技对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
①下图为经过体外受精和胚胎分割移植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请回答:
A细胞是,在进行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处理。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到时期的胚进行操作。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应注意,以免影响。
②下图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让羊生产治疗心脏病药物tPA的大致过程。请据图回答:
图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图中②过程选择受精卵作为tPA基因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通过④过程产生大量基因型相同的克隆羊,该过程需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有。K^S*5
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处理,除去了;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
然后用使其分散开来;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但不能用于植物细胞培养的手段是,所形成的D称为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效应B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注射后小鼠身体产生了相应的免疫反应,生成了,图中B为。
(5))若该过程仍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种,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培养,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培养基中培养和。
日本某大学人谷明教授等把菠菜的基因植入猪的受精卵内,最近成功培育出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猪。在对这种猪的脂肪组织进行分析后发现,它们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要比一般的猪高大约20%。植入猪受精卵的菠菜基因控制菠菜根部的一种酶(FAD2),这种酶能够将饱和脂肪酸转换为不饱和脂肪酸
(1)菠菜基因之所以能够植入猪细胞内,并大量繁殖的物质基础是
(2)具有菠菜基因的猪,体内不饱和脂肪酸要比一般猪高大约20%,说明
(3)从进化的角度看,菠菜和猪具有
(4)猪DNA分子被“嫁接”上菠菜基因,并不影响猪体内其他基因的表达,说明
(5)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已经导入受体时,DNA探针上DNA碱基序列为ATTAGGCA,
则检测出的目的基因序列为。
(6)将菠菜基因导入猪的受精卵的方法是,倘若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则将目的基因导入前要对大肠杆菌作的处理是。
(7)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至少包括哪些部分?
(8)检测猪是否出现酶(FAD2),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方法及结果是什么?
Ⅰ、现有纯种紫色种皮和纯种白色种皮菜豆品系,用于探究菜豆的种皮颜色是由核基因还是质基因控制。
(1)杂交时,应选用的亲本组合是、。收获种子时,观察到种皮颜色分别是、。
(2)将上述杂交实验收获的种子分别种下去,若无论正交和反交, F1代所结种子的种皮性状都只表现为紫色或白色一种,则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为基因。若F1代所结种子的种皮性状,则控制种皮颜色的基因为质基因。
(3)假设菜豆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则开黄花的菜豆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若选择AABB和aabb两个纯系菜豆品种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纯合白花植株占。
Ⅱ、产前诊断是优生的主要措施之检查羊水和羊水中的胎儿脱落细胞,能反映胎
儿的病理情况。羊水检查过程包括细胞
一,
二,
三,
四,
五,培养、
六,生化分析、基因分析、染色体分
七,析
八,
九,
十,等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甲图是羊水检查的主要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在羊水细胞培养时,通常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适量以补充合成培养基中缺乏的物质,同时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无菌培养。
(2)在染色体分析时,通常选用处于(时期)的细胞,主要观察染色体的;在生化分析时,可以用DNA分子探针进行基因诊断,其原理是。
(3)乙图是患甲病(基因A、)和乙病(基因B、
)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II3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为遗传病。若III9与III12结婚,生育的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分析回答下列代谢与调节的相关问题:
Ⅰ、下图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2)比较A、B植物呼吸作用,其中呼吸作用较强的是植物。当二氧化碳净吸收为0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3)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如B是C4植物,其完成光合作用的细胞依次是。
(4)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减少或增加)。
(5)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klu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6)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的位置如何变化?。
(7)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A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应选择图中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观察测量因变量的指标是。
Ⅱ、(9分)给动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最终导致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对此问题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①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
②通过促进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这两种观点是否成立?为此,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的实验进行探究。
(一)材料用具:实验动物、可能用到的试剂、药品、手术器械、测量仪等。
(二)实验思路:
(1)将实验动物平均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并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动物的器官切除,B组做切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对A、B两组动物注射。
(4)一段时间后,再测量A、B两组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三)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的观点):
(1)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减少(或增加),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则;
(2)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相等,则;
(3)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不相等,且B组减少得要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