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
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劾纠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徽之事者,则置宣慰
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世祖皇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中的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
(3)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它对今天的中国有什么影响?
你喜欢诗歌吗?历史与诗歌往往是分不开的。关于昭君出塞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赞扬的诗作,这里仅摘录几首如下,请先欣赏:
仙娥令下嫁,骄子自同和。剑乾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唐)张仲素《王昭君》
关月夜悬青镜,塞云秋薄汉宫罗。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唐)苏郁《咏和亲》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或星《咏史》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胸臆满,舞文弄墨总徒劳。
— —董必武
综合上述引诗,结合昭君出塞的史实,说说你对古代“和亲”政策的看法。
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1)与匈奴相关的一项重大工程建筑是什么?说出其修筑的目的。
(2)匈奴的最高首领称为什么?请列举出你知道的两位匈奴首领的名字。
(3)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我国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最少三例)
(4)在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中,请说出你最支持哪一种做法?并说明理由。
(5)东汉末年以来,匈奴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最后匈奴人灭掉了哪一个政权?
(6)现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请试着说一说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说出两点即可)并结合其所做的贡献,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 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再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
(2)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
(3)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
汉武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加上他奢侈迷信,重用酷吏,人民处境越来越差。武帝晚年,西汉社会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面对危机,汉武帝毅然颁布承认过失的“罪己诏”,宣布停止征战,减轻赋税,除去暴政。从此,汉武帝将注意力集中到恢复民力、发展农耕上,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过去了。所以史书记载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无亡秦之祸”,对此你怎么看?课下搜集有关秦汉的历史资料,对汉武帝做出评价。
黄河原称河水,西汉初年开始有了黄河的称呼。先秦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状况良好,适合农业生产。秦汉时期,这一区域的森林开始遭到破坏。秦始皇时大兴宫室,砍伐殆尽。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泥沙含量增多,河床因泥沙淤积而抬升,黄河开始泛滥。治理黄河成了汉朝统治者不得不时常关心的大事。请你举例说明汉朝统治者是如何治理黄河的?
联系现实,你认为我们应当从历史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请查找相关资料,看看与项羽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