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注重民生、关注“三农”是每个执政党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⑴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怎样处理土地问题的?
材料二:
⑵请写出以上图片所对应的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三次重大调整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1979年(中国的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摘编自《复兴之路》
⑶“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重大决策?
⑷这次农村改革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⑸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可以得到哪些重要认识?
阅读材料:简表
时间 |
7世纪中期 |
|
主要 内容 |
经济上 |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
政治上 |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
请回答:
(1)这是哪个国家改革的内容?
(2)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作什么?
(3)它是何时开始实施的?
(4)这次改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图二是一座石碑,上面用楔形文字刻着一部法典,下面这段材料就是法典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如果奴隶主伤害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则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
请回答:
(1)图一的建筑是什么?它位于哪个流域?是古代哪个文明古国的文明象征?
(2)看图二及其材料回答:这部法典是哪个国家的?它的名称是什么?是由谁制订的?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维护的是什么人的利益?
(4)这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地位?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步骤二 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下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
步骤三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每空1分,共4分)
ABCD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3)写出发生在E处的战役名称。
(4)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归于一统,是由哪国来完成的?完成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