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诏曰:“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咎在朕助不逮。”据此看来,汉安帝信奉
A.“天人感应”学说 | B.“因信称义”主张 |
C.“大一统”主张 | D.“三纲五常”学说 |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 B.“存天理,灭人欲”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
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 )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
②陆九渊“心即理也”
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 ( )
A.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制 |
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 |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工商皆本 |
李贽在《藏书》中说道:“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这表明李贽 ( )
A.认为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是非差别 |
B.坚决反对孔子的是非观 |
C.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 |
D.与儒家学说势不两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