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前半叶,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英国,自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当时的英国在世界工业中一马当先。同时资本的高速聚集和运作,英国也成为当时欧洲金融的中心。这些因素触发了英国将在世界舞台上演绎主角的欲望。……成立于1754年的英国皇家艺术协会历来承担国家展览会的组织工作,担任皇家艺术协会主席的阿尔伯特亲王具有一种与传统理念所不同的开明思想和创新精神。……1849年,艺术协会开始酝酿筹划规模更大的博览会时,阿尔伯特提出要求“博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的设想,要求能在伦敦海德公园中找到最好的展览场地,以举办一届规模宏大的世界博览会。……“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诞生。(注: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于1851年在伦敦举行)
——《水晶宫的魅力——1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纪实》
(1)根据材料归纳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1900年4月,巴黎万图博览会开幕,这是巴黎第三次举办博览会,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九届博览会,参观者达4000万人,被称为“世纪之总”。本次博览会上展示了西方社会19世纪的技术成就,以产业革命为龙头的世博会由此达到最高潮。但这也是世博会渐渐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再也没有重现过如此的辉煌。
——《世博,人类的聚会——世界博览会历程回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再也没有重现过如此辉煌”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是原子球,它的设计可谓匠心独具。当时比利时是欧洲共同体的发起国之一,布鲁塞尔被称为“西欧的首都”。时的欧共体拥有9个成员国,而比利时国内也划分为9个省。因此原子球象征着比利时国家和西欧各国团结、联合的标志。……经历了二战后,每个人对原子概念都有了新的认识,原子球体现了时代的主体意识……
——《原子球,人道主义的光芒——记1958年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
(3)“经历了二战后,每个人对原子概念都有了新的认识,”其历史含义是什么?原子球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体意识?  
材料四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博览会。

(4)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说说上海世界博览会体现了哪些时代理念?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致通过。
——张謇给袁世凯的密电
材料二:1911年2月20日,南北和谈双方签署草约五条,主要内容为确定共和政体;优待清皇室;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
——钱基博《辛亥南北议和别记》
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精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请完成:
(1)结合材料一、二,解释孙中山为什么在《大总统誓词》中要承诺“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2)材料三中,孙中山提出解职的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三,孙中山与张謇在对待袁世凯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是……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核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请完成:
(1)分析概括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具体方法。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
(2)你怎样看待这一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

1995年4月,《马关条约》百年百人访问团来到日本,在当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举行纪念会,说《马关条约》让台湾脱离中国是台湾人不幸中的大幸。试结合《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评价上述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材料二: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日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材料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请回答:
(1)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材料一中义和团“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的主张和活动?
(2)你认为应当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清政府“因而用之”和“徐图挽救”的措施?
(3)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内在联系?

太平天国运动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据此完成:
(1)举例说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运动中的体现。
(2)这场运动在反侵略斗争中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这场运动的结局说明了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