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三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四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材料二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古代农业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指出农民“卖田宅,鬻子孙”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代以上之法,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
材料二 自由和平等的理论是卢梭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学说的核心就在于此。在卢梭心中,自由和平等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两个终极目标,是历史运动的理想终点。在他关于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中,包含着许多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成了卢梭与其他社会契约论者的重要分水岭。
——赵林《浪漫之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代之法”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梭思想的独特之处。(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卢梭思想实施的结果及其成因。(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我们有良好的政府,我们有丰富的煤炭,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英国下院议员(1861年)
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主导世界市场“独特的有利条件”。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分析,“工业文明”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两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香港”是“香港地区”的简称,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香港自古以来就中国的领土,它是英国殖民者使用战争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城下之盟”,先后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让和租借去的。
——《党的基本知识读本》98页
材料二 (1943年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向丘吉尔表示希望英方“大大方方”地把香港归还中国,再由中国宣布香港为自由港,“一视同仁地向世界开放。”……但丘吉尔根本不肯放弃英国任何殖民利益,他以沉默表示对罗斯福建议的拒绝。11月26日,在德黑兰的一次晚宴上,丘吉尔以蛮横态度对罗斯福和斯大林表示,英国得不到任何新的领土和基地,但打算“保持原来他们所有的一切”,“不通过战争就不能从英国夺去任何东西。”并特别提到香港。这样,由于英国殖民帝国主义的本性,香港问题没有达成协议。
——《开罗会议上的中英之争》(原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1年第5期)
材料三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国耻家丑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民族英雄林则徐后裔凌青在香港回归后的抒怀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是如何霸占我国香港的。(3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是在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吗?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中华民国政府为什么不能解决香港问题?(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什么能打破丘吉尔的断言,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记》
材料二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弄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争论的焦点问题是什么?秦始皇的意见如何?他又是如何落到实处的?(5分)
(2)材料二,宋太祖听了赵普的分析后,是如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的?(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宋初的改革带来了什么弊端?(2分)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秦宋王朝改革的相似点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9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