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被誉为传世国宝。它于明末清初被烧成两部分,其中八分之一“剩山图”由浙江博物馆收藏,另外八分之七“无用师卷”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决定举行“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回答题。画家黄公望大半生都在做“人生素描”的功课,直到最后才画出最绚丽的画卷,这告诉我们
| A.在重视量的积累基础上促成质的飞跃 |
| B.在改造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发展 |
| C.无为而治,等待矛盾双方的转化 |
| D.积极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创造新的联系 |
《富春山居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中国特有的“文人画”的集大成者,以绘画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正脉”。它的奇妙之处在于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种创作特点表明
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③意识的形式与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
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材料告诉我们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
|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独领风骚 |
|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
| D.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
影视翻拍经典作品泛滥成灾之际,一位专家指出,与其频繁向经典作品“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成为明日的经典。这种观点说明
| A.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
| B.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
| C.否定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发展 |
| D.大众文化真正需要的是原创作品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
| A.包容性 | B.差异性 | C.同一性 | D.地域性 |
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每年春节期间,各地民间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舞狮子、耍龙灯、扭秧歌、踩高跷等民间传统艺术也纷纷登场,娱乐了人们的身心,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这些传统文艺
①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②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被称为凝固的艺术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