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某科研机构于1995年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预计,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对我国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预计(1995年)
潜力地区 |
年生物量 (万吨) |
可承载人 口(万) |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
大兴安岭北部 |
4 800 |
480 |
38 |
东北地区 |
105 100 |
23 000 |
229 |
华北地区、黄土高原东部、苏皖北部、辽南 |
87 900 |
22 000 |
279 |
长江中下游 |
88 600 |
22 000 |
395 |
江南丘陵、南岭、武夷山区、四川盆地、湘西—黔东 |
229 700 |
57 000 |
427 |
台湾中北部、福建东南部、两广东南部、滇南 |
91 900 |
22 900 |
460 |
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西双版纳、藏东南 |
22 400 |
5 600 |
486 |
内蒙古、宁夏、吉林西部、河西走廊、新疆 |
85 600 |
8 500 |
32 |
青海、西藏 |
10 000 |
1 000 |
4 |
(1)比较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有何差异?
(2)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能否向西部地区进行大量的人口迁入,试从人口合理容量角度加以说明。
读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3)图中R区域的二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现象,请予以说明。
读下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月 |
4月 |
7月 |
10月 |
|
气温(℃) |
-9.2 |
12.5 |
22.8 |
9.3 |
降水量(㎜) |
17.4 |
27.2 |
23.8 |
24.2 |
(1)说出甲城的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征。
(2)说出R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及其水文特征。
(3)简述R河沿岸地区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读某地区局部等温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表示 (一、七)月份气温分布状况,丙处等温线向南突出的原因是 。
(2)丁处附近等温线的数值最有可能是 。
A.12℃ | B.16℃ | C.20℃ | D.24℃ |
(3)甲处为 海峡,该处洋流性质为 。该地面临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 。
(4)丙处附近最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该地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有 。
图是“沿60°N的1月份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在a、b、c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3分)
(2)c区域出现低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此时,e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d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受其影响,此时印度半岛盛行________季风,进入一年中的________季。(4分)
(4)此时我国盛行风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其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新华社西宁2011年8月7日电 黄河源头再现“千湖之县”的美景——青海省玛多县生态变化见闻。
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以及过度放牧和滥采滥挖,玛多县饱尝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所带来的“恶果”:草场退化、湖泊干涸、鼠害猖獗严重威胁着当地藏族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部分牧民由于丧失了基本生产资料成为“生态难民”。历史上,玛多县拥有4 077个大小湖泊,有“千湖之县”的美誉,其中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更是黄河源头地区最大的一对“姊妹湖”。
(1)度放牧和滥采滥挖,导致草场退化、湖泊干涸、鼠害猖獗严重,这一现象体现了 ( )(1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C.地理要素的孤立性 | D.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
(2)结合材料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5分)
a.蒸发增加 b.鼠类增加
c.河流干涸 d.草场沙化
e.滥捕野生动物
(3)你认为黄河源头再现“千湖之县”的美景,国家做了那些方面的工作?(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