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是某一水域生态系统在一年之内的能量流动情况资料(能量单位:103 kJ/(m2·a))。图2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模式图,其中PG代表总初级生产量,PN代表净初级生产量,R代表呼吸量。被植食性动物真正吃掉的那一部分绿色植物叫做消耗量(C),把因种种原因而未被吃掉的那部分绿色植物叫做未利用物质(NU)。消耗量C中的大部分被初级消费者同化了,这部分就叫做同化量(A);消耗量C中的小部分未被消费者同化,而是通过消费者的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排出体外,这部分则叫做粪便量(FU)。植食性动物的生产量属于次级生产量。单位时间(如1 a或1 d)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A)叫做总次级生产量。总次级生产量中扣除了植食性动物的呼吸量(R),余下的就是净次级生产量(P)。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2
图3
(1)从图1看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03 kJ/(m2·a)。
(2)如果该水域发生重金属污染,则图1生物中 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
(3)用图2中字母表示出一个相关的恒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2,植物中的能量传递给植食性动物的效率是 (用字母表示)。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图2中的 。植食性动物对植物的 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5)图3中,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_。
(2)图中a—d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_。
(3)在正常情况下,有氧呼吸的酶分布在图a~d中的▲____。
(4)发生过敏反应时,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通透性增强。
(5)试以简短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
右图1为某一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 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1可以看出伸肌可以作为反射弧的 ▲结构。
(2)图2中N的名称 ▲,XYZ合称为 ▲。
(3)某种毒素可以使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该毒素的具体作用部位,如果想探究该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D、E的哪一个(假设该毒素只能使上述的一个部位中毒失效),某科研小组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完善下列探究内容。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电刺激仪一台,电流表,用毒素制剂处理后的图1结构一个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
观察部位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Ⅱ |
与的电位变化, 的收缩情况 |
▲ ① |
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分是B |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E |
▲ ② |
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分是D |
|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E |
▲ ③ |
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分是E |
获得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育种专家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源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研究。他与其他育种专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对小麦新品种的染色体组成研究发现,偃麦草具有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普通小麦的染色体上了。下图示意他们育种的主要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杂种种植后性状一定会出现▲ 。大面积种植杂种的目的是要获得具有▲ 遗传的小麦新品种。
(2)在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特殊的气候条件起到了▲ 的作用。
(3)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培育出小麦新品种的事实,突破了▲ 。
(4)科学家发现具有抗病的小麦的抗性基因和影响产量(高产和低产)的另一对等位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①将大面积种植前的抗性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其后代中抗性小麦与不抗性小麦数量之比为▲ 。
②若该抗性小麦自交,则其后代性状表现及分离比为▲ .。
(5)从个体水平检测,可采用▲ 方法可以鉴定出抗病植株。
植物自身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图1表示某种绿色植物(属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幼叶成折叠状)相对光合速率(%)与叶龄的关系。图2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黑暗中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在光下叶绿体内ATP移动方向是 ▲。
(2)图1中新形成的嫩叶表观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很低,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角度分析,是由于__▲ _原因。CD段相对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是 ▲_。
(3)据图2所示,曲线 ▲(填甲、乙)代表呼吸速率。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曲线甲中A到B变化的原因是 ▲ 。
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
外植体愈伤组织
芽、根
植株
请回答:
⑴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作为外植株,其依据是。
⑵在过程①中,曾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有利于外植体自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