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____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时期是
(2)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该过程是在 酶的作用下,将核糖核苷酸连接在一起形成α链。
(3)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0%、20%,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4)图中y是某种tRNA,它由 (三个或多个)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其中CAA称为 ,一种y可以转运 种氨基酸。若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含有600个碱基对,则该蛋白质最多由 种氨基酸组成。
(5)若转录形成α链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则根据α链翻译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是否一定发生变化 ,为什么?

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 BC 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DE 段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 。
(2)图2中 ______ 细胞一定处于 1图中的 CD 段。
(3)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_______ 细胞,若甲细胞处于 I 图中的DE段,则 ① 和 ④是___ ______

A.姐妹染色单体 B.非同源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4)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__ 。如果丁细胞中的 M 为 X 染色体,则 N 一定是 __________ 若 M 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_____ __________。

某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如图1表示该植物固定和还原CO2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 ;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C物质产生的场所是
(2)根据这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3)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 。白昼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 过程产生,产生CO2的总反应式为

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某大棚蔬菜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f代表O2或CO2。图乙表示该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的O2产生量-细胞呼吸的O2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b可代表 ,物质b进入箭头所指的结构后与 结合,生成 和大量的
(2)在图乙中,A点时叶肉细胞内生成的物质有 ,在N点后O2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制约其增长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分别是
(3)所处图乙P点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 。A点时,可以发生图甲中的哪些过程(用图甲中字母表示)? ;D点时发生哪些过程(用图甲中字母表示)?

下表是某同学做的有关酶的实验结果,请你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他的结果是否正确,并根据修改后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量(毫升)
温度
试剂
现象
1
淀粉糊、清水
各2
37℃左右



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各2
0℃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各2
37℃左右
不变蓝
4
淀粉糊、煮沸过的唾液
各2
37℃左右
变蓝
5
淀粉糊、3滴2%盐酸唾液
各2
37℃左右
变蓝
6
蛋黄液、唾液
各2
37℃左右
无变化

(1)酶具有 作用,这可通过实验 证明。
(2)酶具有专一性,这可通过实验 证明。
(3)酶的活性要受 的影响,前者可通过实验 证明,后者可通过实验 证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