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环保“新兵”——玉米
①塑料是以石油为原料制成的,曾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能源的日渐紧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这一杰出的发明也暴露出“杰出”的缺点:第一,制造塑料,要用去大量宝贵的石油资源。第二,塑料需要千百年才能降解,大量塑料垃圾加重了地球的负担。第三,就算千百年后塑料降解了,也污染了土壤,影响地下水质和农作物生长。
②谁来代替“劣迹斑斑”的塑料呢?经过不懈的研究,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位很好的“替身”——玉米。
③科学家从饱含淀粉质的玉米中,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出乳酸,再经过特殊的聚合反应,生产出颗粒状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它可以替代化工塑料,因此,被称为“玉米塑料”。
④它能做瓶子、盒等日用品,还可以制造矿泉水瓶子!
⑤英国的一家公司刚刚进行了一场“瓶子革命”。他们用“玉米塑料”制造的矿泉水瓶,通体透明,和化工塑料制成的瓶子一模一样。而且,短短3到9个月,便能完全降解,降解后还能充当肥料。一举多得,难怪有人说这是瓶子的“革命”! 
⑥“玉米塑料”的本领还有好多哩!
⑦日本的几家电器厂商,就用“玉米塑料”制成了DVD光盘。这种光盘价格贵了些,但非常环保。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废弃的、不可降解的光盘也成了一大“公害”。“玉米光盘”却不一样,埋进土里,一年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绝对环保。
⑧手机,居然也可用玉米制造!国外推出的“玉米手机”,除了电子器件,其他材料都是“玉米塑料”。只需把机芯等少数零部件拆下,报废的手机就可以往花坛中一埋,没多久,花花草草更鲜艳亮丽了。手机成了花草的“补品”,你说妙不妙啊?到目前为止,全球手机使用量已超过15亿部,报废的更多,“玉米手机”为手机找到条不错的“后路”,真是妙呀!
⑨美国的一家公司别出心裁,推出了玉米袜子。
⑩现在,几乎所有的袜子都是化纤材料制成的,不可生物降解。研究人员从玉米身上提取纤维,织成袜子,既时髦又环保,外观漂亮,穿着舒适,透气性、牢固度和普通袜子一样好。谁会想到玉米竟然还能穿在脚上哟!
⑪玉米,新型的环保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制作成农用薄膜,为瓜果蔬菜出力,薄膜老化了,又可作肥料,功劳真不小呀!玉米还能制成各种器具,连狗狗爱啃的“狗咬骨”都用上了它,味道挺不错哩!许多玩具也让“玉米塑料”出场。宝宝们玩得更安全,大人更放心。
⑫骨折是很痛苦的。有时要开刀用钢钉固定,等骨头长好了,再开刀取出钢钉。要是用“玉米骨钉”,就不用“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了。开一次刀植入骨钉,断骨长好后,“玉米骨钉”也会慢慢降解,消失在体内,多棒啊!
⑬玉米,是传统粮食,现在,它又变成瓶子、盒子和袜子,多神奇的科技啊!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12年第7期)
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普通塑料的缺点谈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与普通塑料相比,“玉米塑料”有哪些优越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⑩段加点的“几乎”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的“杰出”一词加引号,表示在此处有特殊含义,意为“突出”“严重”,这样表达有幽默感。
B.玉米不能直接替代化工塑料,必须借助现代科技,利用玉米生产出聚乳酸,然后才可以替代。
C.文章第⑦段主要采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玉米塑料”价格低廉、用途广泛的特点,使说明内容具体而有说服力。
D.本文从“玉米塑料”的由来谈到“玉米塑料”的特点和用途,遵循了逻辑顺序。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蜻蜒和蚂蚁
逛来逛去的蜻蜒,整个夏天尽是唱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蜒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可觉得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在我们暖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点钟接着一点钟,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
文中划线的“好日子”在文中具体是指                  
蜻蜒整天愁眉苦脸的原因是(  )

A.冬天到了,没有地方可以唱歌跳舞了。
B.冬天到了,蜻蜒又寒冷又饥饿。
C.冬天到了,蜻蜒为自己夏天未工作而羞愧。
D.冬天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逝去了。

“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这个句式是      ,“这”在文中具体指                
蚂蚁说:“那么你——”破折号表示         。蚂蚁想说什么?下面几句中最合理的是(   )

A.一定玩得很痛快哟? B.一点不考虑冬天怎么办?
C.在干些什么呢? D.就一直这样玩吗?

这篇文章运用了      的手法,通过               描写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篇文章说明的道理是(  )

A.讽刺蜻蜒只顾玩乐,不想工作,结果使自己陷入困境。
B.教育人们不要怜悯蜻蜒那样的懒汉,他们好逸恶劳咎由自取。
C.告诫人们目光要放远些,不要只顾眼前,不顾将来。
D.告诫人们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作为代价的,不可只顾享乐而忘记工作。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

A.童话故事 B.神话故事 C.寓言故事 D.民间故事

阅读分析。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
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就给了点钱,上了船。
大力士举了举拳头:“人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
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
作家就唱了一个。
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饿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买米浇夜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叹道:“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
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彼岸:
屈从:
文中写了四个人,他们各自最宝贵的是什么?
有钱人:
有权的:
大力士:
作家:
摆渡人认为作家的一声长叹比唱的好听,为什么?
文中作家的真情实意来源于什么?说明了什么?
本文是一则现代寓言,其主旨是
文章结尾,作家为什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用原文回答)
文章最后把作家创作同摆渡联系起来,有何作用?(从结构上、内容上来思考)

课内阅读。
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我们可以概括出 这个主题。
文中写道“月亮和太阳同时地挂在天上”,不尽符合生活情理,但读来却令人感到可信,这是怎么回事?
盲孩子眼中“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着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这“一切”都包含哪些事物?请找出那些具体事物的名称。
读课文后回答:
⑴盲孩子很寂寞,谁来陪伴他?
⑵影子、萤火虫给盲孩子带来了什么?
⑶“这时候,从附近的丛林里飞来一只萤火虫,飘飘忽忽地,闪着幽幽的光”中“飘飘忽忽”起什么作用?

小树
张三带着斧头在树林里走过,一棵小树拦住他,对他说道:
“把这些树木砍个干净吧,好心肠的朋友,我希望你砍掉它们!它们不让我自由发展,太阳光照不到我的身上;伸展我的根子吧,我又根本找不到地方;我的四周没有一点儿风的声音,这些树木在我头顶上结成了一个地道的罗网。我告诉你吧,要不是它们挡着我,要是我能自由生长,一年之内你就可以看到我成为这地方的光荣和骄傲,我的友爱的树阴将要一直遮庇到山谷的左右两边。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如此,你瞧!我是灌木——就这么点儿高。”
于是张三挥动着他的斧头,为朋友帮忙。他的好心肠没半点儿犹豫,他在小树的四周,开辟出了整整齐齐的一块地方。
可怜的小树!它的胜利并没有存在多久,起初是炎热晒干了它的汁液,接着是挨到了大雨和冰雹的打击,最后,一场可怕的风暴,把它的枝叶吹折打落了。
“愚蠢的东西,”小树听见附近有一条蛇说道,“你的毁灭是你自己招来的。如果你在树林的慈爱的荫庇下多栽培些日子,那么,无论炎热也好,那些树木因为寿命已经结束,统统消失了的时候,这就轮到你一年年地成长,长到它们那样的高大,那时候你已经日积月累地锻炼得健壮有力,就不会有今日种种的祸害发生了。即使是再厉害点儿的风暴,你也经得住,也可以安然无恙。”
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划线的字注音。
荫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然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加“△”号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联系全文,用“虽然……但……”为关联词写一句话,说明其他树木对小树是既有弊也有利的。
蛇为什么说小树是愚蠢的东西?
由这个故事总结出的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填海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他的女儿,但却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化作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上。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你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用本单元学过的童话、寓言、神话这几种体裁去衡量,《精卫填海》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是________的女儿________的化身。她想填平大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是联想还是想像?它是由什么想到的?
在这个故事里,大海被塑造成一个反面角色,为什么?找出描绘大海的可恶的神态和语言。
判断下列说法哪些符合本文的文意,在序号上画“√”。

A.大海夺去了女娃的生命,因此她的化身——精卫不停地衔木石填海,向大海复仇。所以“精卫填海”这一成语含义是复仇不止。
B.精卫无休止地填海,也不可能达到她的目的,所以“精卫填海”这一成语的含义是徒劳无功。
C.精卫永无休止地衔木石填大海,所以“精卫填海”这一成语含义是表现一种不畏艰难,不懈努力的精神。
D.精卫决心终有一天要填平大海,因此不停地工作。所以“精卫填海”这一成语表现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为本文划分层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