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和“战争”是分别是指
A.二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 B.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
C.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 | D.二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 |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封建时代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 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
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工作究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
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 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 B.废除了海禁政策 |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 D.取消了沿海外贸限制 |
《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云:“(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材料描述的是
A.邸店 | B.飞钱 | C.交子 | D.票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