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问题。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
D.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0C |
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变化 | B.冬季风势力强弱 |
C.城市化的发展 | D.降水的变化 |
下列关于大气对流层特点的描述,其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黄道面和地轴的夹角为()
A.黄赤交角 | B.23026′ | C.66034′ | D.900 |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各题。甲地的时间为()
A.15时 | B.9时 | C.3时 | D.12时 |
北京为()
A.6日8时 | B.7日8时 | C.6日20时 | D.7日20时 |
在上图中,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甲地时间为()
A.8时 | B.9时 | C.15时 | D.16时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在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之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南极圈内极夜范围变小 | B.河北种植小麦 |
C.赤道低压北移 | D.黄河汛期到来 |
在地球由B向C运动的过程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 D.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
读山东某地连续两日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完成下列各题。根据表中信息,关于该地今明两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昼短夜长 | B.该地日出东北 |
C.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 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
该地经度大约是()
A.112.5°E | B.122°E | C.90.5°E | D.118°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