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明电解法以前,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1)反应1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操作I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玻璃棒;
(4)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问题与发现】 该小组同学所得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
【猜想与假设】 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NaOH
乙: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丙:NaOH和 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反思与评价】 同学们认真研究实验流程,讨论后一致认为乙、丙两同学的方案、现象和推理均正确,请你根据实验流程对甲同学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
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甲乙丙
(1)甲中可观察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火焰;
(2)乙中仪器a的名称是 ,玻璃管中的现象是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丙中铜片上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实验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实验2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3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1实验2实验3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⑴小明同学选择A装置准备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不考虑水蒸气),他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若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
是(填字母)。
⑵小华同学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代替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干燥氧气,她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理由是。
⑶当过氧化氢接触到二氧化锰后,反应便立即开始,不能人为控制其速度和生成氧气的量。如果你稍改变所选择装置,便可控制其反应速度,请从右图的仪器中选择一种仪器更换小华同学选择的装置中一种仪器,以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你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它更换原装置中的(填名称)。你认为以上小明和小华制取氧气的方法中哪一种更好,,理由是
化学小组同学在加热二氧化锰样品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如图一所示),于是他们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1)对气体成分的探究:加热二氧化锰样品,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木条熄灭。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是。
(2)对气体来源的探究:
【假设1】甲同学认为:该气体来自于试管中的空气,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
实验步骤及现象 |
结论 |
假设不成立。 |
【假设2】乙同学认为:二氧化锰样品中可能混有炭粉,炭粉发生反应生成了该气体。他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进行研究,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A中反应是否完全,B中的试剂是,实验中观察到D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又用氮气代替空气(氮气不参与该实验中的任何反应),重复上述实验,发现D处澄清的石灰水也变浑浊。
结论:通过乙同学的实验证明,二氧化锰中混有炭粉,炭粉与 反应产生了这种气体。
请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收集氧气可选用C装置或装置,若选用C装置收集较纯净氧气的适宜时间是(填字母)
A.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
B.当导管口停止冒出气泡时
C.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