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甲、乙两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A的名称是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终年高温,盛行_____气流。
(2)图1中G带的风向是________,图2中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全年受该风带控制的是 (甲/乙)城市,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气压带、风带随________南北移动而移动,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图1中的________(填字母)控制,气候特点是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_。
如图所示经纬网图,虚线表示回归线或极圈,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晨线,此图表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并用斜线在图中画出极夜范围。
(2)如果A点昼夜平分,且为18点,晨线的位置与___ 经线重合,此时D点位于______(昼或夜) 半球。
(3)图中A、B、C、D、E各点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的两组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C和E点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
左图是非洲大陆植被类型分布示意图,右图上下两部分分别是非洲西部沿海A—L各地1月份和7月份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甲月份表示的是________月份,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找出A、L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共同特点及其原因。
(3)A、L两地植被类型相同,但L地面积狭小,原因是什么?
(4)分析非洲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下面甲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乙图为该河流某处干流河谷横剖面形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所示剖面最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A或C)处,请说明判断依据。
(2)指出甲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3)古代人在M附近河段的河岸建设聚落,最可能选择 (南或北)岸,并分析其原因。
2013年6月,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电脑模拟发现,由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的2500万吨垃圾预计在2014年“做客”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下图为亚太局部地区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日本地震、海啸产生的大量的垃圾可能“做客”加利福尼亚海岸,且有可能再返回到日本的原因。
(2)简要说明日本暖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写出亚洲东部大陆水循环的类型,并简要分析其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及原因。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材料二: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某地气温和降水资料表。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5 |
7 |
11 |
16 |
20 |
24 |
27 |
26 |
22 |
18 |
14 |
10 |
降水量㎜ |
167 |
144 |
106 |
87 |
55 |
32 |
23 |
28 |
42 |
69 |
94 |
121 |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 分布示意图位于 半球,图中最外围的一圈为赤道,此时该半球的季节是__________。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 ,其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材料三,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