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镁粉只能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
B.水是镁粉与溴发生反应的催化剂 |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镁粉与水反应得到的 |
D.镁粉与溴水中的酸发生反应,导致平衡移动使溴水褪色 |
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Fe ==3 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食盐水和酚酞的表面皿中,如图所示。最先观察到酚酞变红的现象的区域是()
A.I和III | B.I和IV | C.II和III![]() |
D.II和IV |
1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C + H2O ==CO + H2 ; ΔH==+131.3KJ·mol—1 |
B.C(s)+ H2O(g) ==CO(g) + H2(g) ; ΔH==+10.94KJ·mol—1 |
C.C(s)+ H2O(l) ==CO(g) + H2(g) ; ΔH==+131.3KJ·mol—1 |
D.C(s)+ H2O(g) ![]() |
在密闭容器进行如下反应:已知X1、Y2、Z的起始浓
度分别为
,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
A.![]() |
B.![]() |
C.![]() ![]() |
D.![]() |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mA(g)+nB(g) cC(g)+dD(g),C物质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ΔH<0 ΔS>0 ![]() |
B.ΔH>0 ΔS<0 |
C.ΔH>0 ΔS>0 | D.ΔH<0 ΔS<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