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说三省体制能保证君权的独尊,主要是因为 ( )
① 三省合作 ②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③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④ 三省分工明确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况
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 A.二者都对 | B.二者都错 | C.前对后错 | D.前错后对 |
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这是因为()
| A.严重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
| B.对农民剥削严重 |
|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
| D.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
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
|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
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 年代 |
收入(单位:贯) |
支出(单位:贯) |
|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
15085万余 |
12677万余 |
|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
12625万余 |
“所出无余” |
|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
11613万余 |
13186万余 |
A、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惠文王继位,“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说话者代表的阶级(层)立场是( )
| A.立功将士 | B.富裕农民 |
| C.新兴地主 | D.没落贵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