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
年代 |
收入(单位:贯) |
支出(单位:贯) |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
15085万余 |
12677万余 |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
12625万余 |
“所出无余” |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
11613万余 |
13186万余 |
A、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
B、“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
C.倒幕运动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 |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第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
C.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 D.改革土地制度,确立土地私有 |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
A.农奴起义 | B.克里米亚战争 |
C.农奴制改革 | D.十二月党人起义 |
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埃及的近代化 |
B.在埃及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C.他采取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 |
D.改革最终胜利 |
下列哪一史实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或成果()
A.取消包税制 | B.设立最高国务委员会,限制了君权 |
C.创办学校,建立印刷厂 | D.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