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下图是1986年7月,德洛尔赠给邓小平的某经济区域组织铜质徽章。该组织( )
A.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 |
B.其成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 |
C.成立后即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
D.其成立原因之一是为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 |
某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曾发表毛泽东的一篇光辉著作,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在这一年,《人民日报》还有可能发表过
A.《继续放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社论 |
B.《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的全文报道 |
C.《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简报 |
D.《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的决议》全文报道 |
1947年3月,杜鲁门在致国会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自由国家”针对“极权政体”采取的举措之一是 ( )
A.支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 B.成立经互会打破经济封锁 |
C.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 D.成立华约对抗北约 |
针对大企业主的责难,罗斯福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1933年夏天,一位戴着丝绸礼帽的体面的老绅士不小心失足落入码头边的水中,他不会游泳。他的一位朋友,看到情况紧急,和衣跳入水中,把他救了起来。可是珍贵的礼帽被水冲走了。老绅士安然脱险后,对朋友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可是,三年过后的今天,这位老绅士却大声责骂朋友,因为丢失了丝绸礼帽。”其中“丢失了丝绸礼帽”的寓意是新政 ( )
A.没能把生产各环节置于国家监管之下 |
B.减耕减产没能遏制农民破产情况 |
C.规定工作日时数且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
D.忽视了对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的调整 |
下部著作被恩格斯认为是“伟大的作品”,称赞他提供了一个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这部作品的写作特点是( )
A.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
B.对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精神寄托 |
C.集中表现自我,故事背景模糊不清,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
D.典型再现社会风貌,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