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①出行五国
孟尝君出行五国,至楚,楚献象床②。郢之登徒③直④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⑤,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
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⑥。五国英杰之主,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君今到楚而受床,所为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
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孟尝君曰:“善。”
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人,四公子之一。②象床:用象牙制成的床。③登徒:人名,复姓。④直:值班。⑤发漂:喻微小。⑥存亡继绝: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子嗣。⑦中闺:宫门。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1)君岂受楚象床哉 ( ) (2)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 ( )
(3)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 ( ) (4)莫敢入谏 ( )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郢之登徒直送之/何陋之有 |
B.皆以国事累君/受命以来 |
C.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万钟于我何加焉 |
D.公孙戍趋而去/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
翻译下面的句子
象床之值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
结合全文,说说孟尝君是个什么样的人。
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 B.食不饱,力不足/设酒杀鸡作食 |
C.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风雨不动安如山 | D.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结合本文与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附加题
东坡画扇( 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绫绢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出自宋·何远《春渚纪闻》)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
(1)公熟视久之。 熟:(2) 非故负之也。 负: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 | ”标出来。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从本文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
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盘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何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喏。”
……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公输子之意/略无慕艳意 | B.吾知所以距子矣/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者也 |
C.舍其锦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D.虽杀臣,不能绝也/群响毕绝。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用原文填空。本文用公输班的“口口”, 墨子的“口口”表现了模拟战斗的激烈。用一个字“口”点明了公输班已经技穷。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危急;从“行十日十夜”中可以看出时间非常紧迫,也表现了墨子不辞辛劳的精神。 |
B.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十金”,其真正的意图是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 |
C.墨子最终能说服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原因在于:墨子锋利巧妙的言辞;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 |
D.墨子用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步步深入地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公输般陷入矛盾之中,体现了墨子非攻(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0分)
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②人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末句“卒为良民”中“卒”的意思与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卒买鱼烹食 | B.故余虽愚,卒有所闻 |
C.生卒年不详 | 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2)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
出师表(节选)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古今异义
卑鄙:古今思想或行为恶劣
痛恨:古今深切憎恨“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可概括为成语
翻译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第①段体现了作者关于治国的哪一种主张
你如何看待这一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