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材料二 “……4月12日,发出了大屠杀的命令……”汪精卫叫嚣要用对付敌人的手段对付共产党……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材料三 “陈独秀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
请完成:
(1)材料一说明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持什么态度?
(2)材料二指的是哪两件事?
(3)材料三说明在革命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持什么态度?
(4)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出国民革命的什么结果?
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条线索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历史: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分别指出这三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每次战争各一句话)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投资办厂、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革命或改革往往是由于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它是落后国家通向现代化的“桥梁”。懂得改变,是一种智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60年代,下列国家发生的革命或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按要求完成下表。
国家 |
革命(改革)名称 |
废除的旧制度 |
领导人物 |
历史影响 |
① |
② |
③ |
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
|
俄国 |
1861年改革 |
④ |
⑤ |
加快了俄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
日本 |
⑥ |
幕府统治 |
明治天皇 |
⑦ |
(2)19世纪末,中国进行的改革尤为艰难,仁人志士抛洒热血,却无力回天。这次改革的名称是什么?它和上述国家的革命(改革)是一样的,都是什么性质?
(3)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试举出世界近现代史上美国“懂得改变”的史实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的大事,从此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材料三: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各是什么事件?两者的关系?
(2)材料三中的对联是说哪所学校的?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请写出在该校担任职务的国、共代表人物?
(3)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正是国共合作,才打倒了吴佩孚、孙传芳这样的旧军阀,这指的是什么事件?
观察人物图片,回答问题
(1)根据图片说出名字:A曾国藩;B:____________;C:_________; D:___________。
(2)四个人物是近代化探索时期的杰出代表,请按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字母)。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对应的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现在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他们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结合第一单元的学习,小明制作一张历史图表 ,如下:
《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片对应的战争名称 ,概括出图片反映的两条主线 。
(2)根据材料二,写出各条约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