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梅花书屋
陔萼楼后老屋倾圮,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旁广耳室如纱幮,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又以“云林秘阁”名之。
【注释】①选自张岱《陶庵梦忆》。②幮(chú): 古代一种似橱形的帐子。③閟:同“闭”。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花 时 积 三 尺 香 雪
(2)西 溪 梅 骨 古 劲
解释下列加线字
筑基四尺                          ②满三百余朵
③密宝襄                           ④又以“云林秘阁”名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
张岱是小品名家,他善于运用修辞,熔才情、气节、学识于一炉,灵笔点化,简练中见丰富、平实中显新妙、单纯中透雅致,营构了独具个性的艺术妙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你能结合本文相关语句,进行精当的赏析吗?
张岱说:“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陋室铭》中,刘禹锡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如何看待他们的交友观?说说你的想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王彦章死节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率五百骑守捉①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注释】①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A.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B.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C.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D.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活()
(2)见()
说说“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的意思。
选文记叙他“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有什么作用?
选文主要表现了王章彦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4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②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
③饘:zhān,稠的。④日昃:太阳偏西。昃,zè。
解释划线的字或短语:
(1)岸芷兰 ()(2)春和明()
(3)以水沃面()(4)巴陵胜状()
(5)既长,知其世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甲】文末节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翻译句子。
(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文)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弘范:张弘范,元朝统帅。扞:同“捍”,保卫。泫然 :流泪的样子。
捄:拯救。
下列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由是感激感激:感动奋发。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所以:用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
C.使为书招张世杰使:使者。
D.索之固固:坚决。

下列虚词与例句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例句:先帝不臣卑鄙

A.遂许先帝以驱驰
B.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C.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写了因为刘备身先士卒,礼贤下士,所以诸葛亮愿意奔走效劳。
B.甲文中诸葛亮表明自己北伐的原因和决心,以示对刘蜀的忠诚。
C.文天祥不愿投降元军,更不愿换取元朝的高官厚禄。
D.两文都刻画出一片丹心为国君、为国家社稷的忠诚良相的高大形象。

糊涂官
唐临济令李回,妻张氏。其父为庐州长史,告老归。以回之薄①其女也,故往临济辱之,误至全节县。而问门人曰:“明府②在乎?”门者曰“在。”张遂入至厅前,大骂辱。全节令赵子余不知其故,私自门窥之,见一老父诟骂不已。而县下常有狐为魅③,以张为狐焉。乃密召吏人执而鞭之,张亦未寤④,骂仍恣肆⑤。击之困极⑥,方问何人,辄⑦此诟骂。乃自言吾李回妻父也,回贱吾女,来怒回耳。全节令方知其误,置之馆,给医药焉。张之僮夜亡至临济,告回。回大怒,遣人吏数百,将袭全节而击令。令惧,闭门守之。回遂至郡诉之,太守召令责之,怒其误也。使出钱二十万遗张长史以和之。回乃迎至县,张喜回之报复。卒不言其薄女,遂归。
注释:①薄:待人不好②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③为魅:作怪   ④寤:通“悟”,醒悟  ⑤恣肆:放纵,无所顾忌 ⑥困极:疲乏 ⑦ 辄:肆意妄为
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往临济辱之      ⑵自门窥之
⑶见一老父诟骂不    ⑷乃密召吏人执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乃自言吾李回妻父也,回贱吾女,来怒回耳。
文中的“糊涂官”指的是谁?请简要说出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