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我国大陆地区1990年第四次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回答题。
年份 |
总人口 |
年龄结构(%) |
每十万人具有大 学文化程度人数 |
城镇人口比重 (%) |
||
(万人) |
0~14岁 |
15~64岁 |
≥65岁 |
|||
1990 |
113368 |
27.69 |
66.74 |
5.57 |
1422 |
26.23 |
2000 |
129583 |
22.89 |
70.15 |
6.96 |
3611 |
36.09 |
数据说明我国大陆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加快 B.壮年人口比重大,呈现老龄化趋势
C.人口压力大,人口素质仍然较低 D.劳动力不足,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太阳房是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节能环保型建筑物。下图是我国东部乡村某地太阳房对太阳辐射吸收和室内空气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当玻璃墙倾角60°时,该地冬季太阳房集热效果最佳。完成以下问题。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冬季白天室内热力循环的是()
A.图a | B.图b |
C.图0 | D.图d |
当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A.30° | B.60° |
C.66° | D.77° |
下列果树适宜在当地种植的是()
①柑橘树②苹果树③荔枝树④枣树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因可能遭遇台风天气,某旅行团将原计划2014年7月22日在海南岛某海边(东经ll00,昼长约l3小时)观日出的时间改为2015年1月22日。下图示意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移动路径。完成以下问题。若台风“威马逊”保持每小时20千米的移动速度,则登陆海南岛东海岸的日期可能是()
A.15日 | B.18 日 |
C.21日 | D.22日 |
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以东200千米的洋面时,海南岛大部分地区的风向主要是()
A.东北风 | B.偏南风 |
C.西南风 | D.偏北风 |
该旅行团成员2015年1月22日观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5:50 | B.6:30 |
C.6:50 | D.7:10 |
总和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人口总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某国总和生育率和人口总抚养比变化。完成以下问题。2010年前后人口总抚养比有明显变化,主要原因分别可能是()
A.儿童减少劳动人口增加 | B.老人减少儿童增加 |
C.劳动人口减少老人增加 | D.儿童减少老人增加 |
影响该国目前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原因是()
①教育程度提高②生活节奏减缓③生活成本上升④人的寿命延长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未来该国人口总量变化最有可能是()
A.很快减少 | B.缓慢增加 |
C.先增加后减少 | D.先减少后增加 |
受地质作用影响,湖南省张家界石英砂岩岩峰林立,安徽省黄山多球状“怪石”。下面三副图分别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张家界和黄山风光图片以及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间相互关系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三大类岩石。完成以下问题。根据图片判断,景观图中山体岩石类型分别是图中的()
A.c b | B.a b |
C.b a | D.a c |
根据图片判断,形成图8山体岩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化侵蚀、重融再生 |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 |
C.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 D.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
形成张家界的峰林、黄山的“怪石”景观的最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风化作用 |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
C.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 D.风化作用流水堆积 |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流域两时段月平均地表径流量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与a曲线比较,b曲线有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温上升 | B.降水减少 |
C.植被增加 | D.地形趋陡 |
与a时段比较,b时段该流域()
A.地下径流明显减少 | B.地表径流显著增加 |
C.流域内水循环减弱 | D.洪峰径流明显减少 |
若该流域地势平坦,则一次暴雨后地表径流量()
A.裸地>牧草地>林地 | B.裸地>林地>牧草地 |
C.林地>牧草地>裸地 | D.牧草地>裸地>林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