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图中四个因素分别代表影响我国南疆盆地的棉花、美国的商品谷物、海南的甘蔗、江南丘陵的茶叶的主导区位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 A.①—南疆②—美国 | B.③—海南 ④—江南 |
| C.①—南疆③—美国 | D.②—海南 ④—江南 |
有关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大城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
B.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是市民为了追求高品质的 生活 |
| C.逆城市化是城市向心力作用的结果 |
| D.逆城市化对大城市经济产生的影响不大 |
下列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与服务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 |
| B.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服务辐射的范围就越大 |
| C.城市规模不大,说明其服务功能不强 |
| D.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明显 |
1984年12月,闻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写道:“中国有十亿人口,八亿以上是农民。假若中国要在20年后有足以炫耀的经济表现,以我个人保守的估计,在这20年间必须要有3、4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这个大搬迁牵涉的数目等于80个现在广州市的人口。这个迁徙过程中,小市镇会扩大,新城市会出现,而迁徙到现有的大城市里的会近2亿人!读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17-18题。材料中,经济学家张五常所分析的农民迁徙过程中,迁徙到现有的大城市里的人口近2亿人,他的说法属于
| A.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 B.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
| C.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域扩散的过程 | D.以上都不对 |
有人认为,假如农民大量进城,会造成城市人口规模过大,带来不可估计的严重后果(比如,贫民窟增多、社会混乱、就业压力增大等等),对此,根据现实和所学内容加以判定
| A.这种说法对,引起社会混乱,造成经济下滑 |
| B.这种说法错误,农民都进了城,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会有任何问题 |
| C.这种说法片面,大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小城镇建设加快,有利于经济发展 |
| D.这种说法对,农民劳动力素质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15-16题
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a曲线 | B.b曲线 |
| C.c曲线 | D.d曲线 |
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 A.住宅区 | B.工业区 |
| C.商业区 | D.文化区 |
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
|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