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为建设幸福广东,省政府向广大市民征集幸福广东指标体系意见,并召开座谈会。广大群众就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社会管理、稳定物价等方面献言献策。通过座谈会大家认识到幸福不是从天而降的,需要劳动创造,也就是政府所提出的共建共享。
材料二:201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集中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好十件实事,其中包括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教育均等化等方面。应该说这是建设幸福广东的具体措施。
阅读材料并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群众通过什么途径参与民主决策?(2分)有何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幸福广东?(12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 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需要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并加强立法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为,某市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总结提炼出“包容 尚德 崇法 诚信 卓越”的城市核心价值观,把文明创建作为“最大的惠民工程”来抓,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实施文化振兴工程,开展积极向上的群体性文化活动,营造健康文化氛围,引导市民长期投身文化建设。通过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城市人文内涵,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树立形象,提振城市精气神。
结合材料,从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角度,说明文化建设在该市创建文明城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于每年春节期间在全球五大洲华侨华人聚居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慰侨访演活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苦的劳动来创造”,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2)依据材料二,从《生活与哲学》上说明在“实干”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做到正确的实践,请你提供两条方法论的建议。

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中国政府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探求它的成因和本质,梳理其内在机理,才能因势利导、有效解决。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破解环境难题,治理空气污染就是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空气污染治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应如何实现有所作为。

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某校高三(2)班学生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进行学习探究。
探究主题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调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十六大: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十七大: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十八大: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注:①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2012—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即可,明显偏低(2002—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0.1%)。②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的目标,2012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应分别年均增长7%、7%、6.7%。
(1)根据图(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说明十八大提出经济发展“两个翻一番”目标的合理性。
(2)结合上述两个图表,说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调整的哲学依据。
探究主题二 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倍增”问题,网友的两个帖子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
(3)针对网友的观点,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跟帖分析。

  网友“淡淡”: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也就上去了。
  跟帖一:
  网友“冻土”:他年收入100万元,我年收入2万元,人均年收入51万元。几年后他年收入202万,我年收入还是2万,人均年收入102万,我的人均年收入不是“倍增”而是“被增”了。
  跟帖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