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B.先帝称之曰能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C.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时时而间进 |
D.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楹联习俗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初中毕业生,你的对联水平也应该不错,来试试身手吧。下面是根据[乙]文而拟的上联,请结合[甲]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邹忌讽齐王纳谏,下联: 。诸葛亮和邹忌虽然都是臣子且都官居相国,但因与被劝者亲疏关系的不同,他们在进谏时方式和语气上又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率领全军)由斜谷出,以流马(传说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运,据武功五丈原(地名),与司马宣王(即司马懿)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渭水边)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安居乐业),军无私(这里是侵扰的意思)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巡察)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增加)尺寸(微博的利益)。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 诸葛亮传》)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亮每患粮不继( )
(2)是以分兵屯田( )
(3)相持百余日( )
(4)悉仰于官(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久驻之基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
B.敛以时服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C.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
D.亮疾病,卒于军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及卒,如其所言。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文章中诸葛亮的品质与行为有哪些令人敬佩的地方,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古文阅读
吃糟饼
一人家贫而不善饮,每出,止啖①糟饼二枚,即有酣意。适遇友人问曰:“尔晨饮那?”答曰:“非也,吃糟饼耳。”归以语妻,妻曰:“便说饮酒,也妆些体面。”夫颔②之。及出,仍遇此友,问如前,以吃酒对友诘之:“酒热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③的。”友笑曰:“仍是糟饼。”既归,而妻知之,咎④曰:“汝如何说熯,须云热饮。”夫曰:“知道了。”再遇此友,不待问,即夸云:“我今番的酒,是热的?”友问曰:“你吃几何?”其人伸手曰:“两个。”
注解:①啖(dàn):吃。②颔(hàn):点头。③熯(hàn):用极少的油煎。④咎(jiù):责怪。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止啖糟饼二枚②适遇友人问曰③归以语妻④不待问,即夸云翻译下面句子。
汝如何说熯,须云热饮。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友人是怎么知道此人吃的是糟饼的。(要求说出两点)
古文阅读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相顾惊疑②一切乌有③城市依稀而已④见山上人烟市肆翻译下面句子。
(1)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数年恒/不一见。 |
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
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
文中将“山市”称为“鬼市”,对此,你怎样认识?
孟尝君①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②,能为文收责③于薛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收毕,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④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今日见之焉。”
【注释】 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②计会:算账一类的事。③责:通“债”,债券。④就国:前往自己的封邑。下列句中的“焉”与“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今日见之焉。”中的“焉”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惧有伏焉 | B.永之人争奔走焉 | C.且焉置土石 | D.冀之北,汉之阴,无陇断焉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冯谖替孟尝君“烧券市义”的目的是为了替孟尝君树立形象,获得民心。 |
B.孟尝君听完冯谖矫传命令的解释后以一句“诺!先生休矣!”肯定了冯谖的做法。 |
C.冯谖是孟尝君手下的一个门客,虽然身份低微却有着长远的政治眼光。 |
D.选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冯谖这个人物形象。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4分)
(1)谁习计会:(2)以何市而反:
(3)臣窃矫君命:(4)孟尝君不说:翻译下列句子。
(1)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译:
(2)君家所寡有者,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译: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共8分)
①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数言欲亡不计其数 | B.今亡亦死家破人亡 |
C.公等遇雨等价交换 | D.王侯将相损兵折将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⑴忿恚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⑴陈胜认为发动起义会“宜多应者”最主要的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段中哪句话印证了陈胜认为发动起义会“宜多应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