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
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 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
读某战役示意图,对该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 | B.反映敌后战场的形势 |
C.采用了瓮中捉鳖战术 | D.表明了民族利益至上 |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 |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 C.激化中日矛盾 |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由此可见,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无奈②对北宋王朝的讽喻③对理想社会的向往④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是2008年在安徽蚌埠出土的春秋时期圆口镂空龙耳罍。“罍”是我国古代一种酒器,流行于商周时期。《礼记》中说“庙堂之上,罍尊在阼(zuò,东阶),牺尊在西。”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对“罍”作如下介绍,其中正确的是
A.反映西周时期小农经济发达 | B.折射了商周时期的礼仪文化 |
C.体现了青铜工艺的最高水平 | D.演变为国家政治权力的象征 |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