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子墨子九距之( )(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牒为械以丛草为林 | B.胡不已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杀臣 | D.胡不见我于王才美不外见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阅读以上文段,说说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1)既而儿醒(2)妇抚儿乳(3)一时齐发
(4)毕备 (5)惊觉欠伸(6)施八尺屏障翻译下列语句。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译文
(2)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选出下面句中加线词语古今意义一样的一项()
A.会宾客大宴 | B.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C.稍稍正坐 | D.以为妙绝 |
文段是如何描写口技人的高超技艺的?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1)蒙络摇缀(2)佁然不动(3)参差披拂
(4)悄怆幽邃(5)以其境过清翻译下列语句。
(1)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译文
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选择加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A.①为坻,为屿②为宫室器皿 | B.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高可二黍许 |
C.①乃记之而去②乃不知有汉 | D.①隶而从者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②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③满篝④,污邪⑤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注:①隐 隐语。②禳田:为田求福禳。③瓯窭:高地狭小之区。④篝:笼。⑤污邪:地势低下的田地。下列句中“以”与“淳于髡说之以隐曰”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祭以尉首 | B.策之不以其道 | C.可以一战 | D.以塞忠谏之路也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淳于髡人生得矮小而胸有奇才,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他两次巧谏齐威王,解除了国难。 |
B.淳于髡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之中,表现了过人的胆识和才智。 |
C.齐威王善听忠告,勇于改过,奋发有为,这一点也是值得称道的。 |
D.齐威王善于用人,淳于髡敢于直谏,良臣遇明君,统治才能巩固。 |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数使诸侯 ②委政卿大夫
③三年不蜚又不鸣 ④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翻译下列句子。
①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期日中()(2)太丘舍去()
(3)去后乃至()(4)相委而去()选出下面各句中“之”字含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A.友人惭,下车引之 | B.其邻人之父亦云 |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D.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至少写出两点)
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11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加线的字。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辉: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 念无与为乐者念:
(4)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甲】文中表现作者自得与自豪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乙】文中作者月下抒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巘/多生怪柏。 B念/无与为乐者。C巴东三峡/巫峡长。 D水陆草木/之花。【甲】和【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自然景物,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试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