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煤化工产业链的一部分,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已知该产业链中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它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已知在一定温度下,在同一平衡体系中各反应及平衡常数如下:
则K1、K2、K3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
(2)煤化工通常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已知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反应器时,发生如下反应:, 该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
该反应的逆反应方向是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若在500℃时进行,设起始时CO和H2O的起始浓度均为0.020mol/L,在该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
(3)甲醇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燃料,可通过CO和H2化合制备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
A. 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B.
C. 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O的同时生成2n mol H2
(4)甲醇-空气燃料电池(DMFC)是一种高效能、轻污 染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池,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该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5) 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 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CaCl2溶液与
的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则生成沉淀时原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
以下是合成聚酯类高分子材料的路线:已知:
同一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时结构不稳定,易脱水生成醛或酮: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2)C的结构简式为;
(3)由C生成D的离子方程式为;
(4)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水解产物之一为乙酸的有种。
A、B、C、D是常见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A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D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D的少2个。E是与D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半径小于D。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的易溶于水的物质中,能促进水电离的物质M是(写化学式,写一个即可,下同),能抑制水电离的物质N是。25℃时,pH=a的M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与pH=a的N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之比为。
(2)甲、乙、丙分别是B、C、D三种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钠盐,甲、乙都能与丙发生反应,且丙用量不同,反应的产物不同。回答问题:
①向丙溶液中缓慢滴加过量的乙溶液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向甲溶液中缓慢滴加等物质的量的丙溶液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某有机物A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分别生成B1+C1和B2+C2 ;C1又能分别转化为B1或C2 ;C2能进一步氧化,反应如下图所示:
其中只有B1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和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1)写出B1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2)反应类型:X为反应;Y为反应;
(3)物质A的结构简式是;
(4)C1→C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某白色混合物粉末中含有CuSO4、K2SO4、NH4HCO3、NH4Cl、NaCl五种物质中的两种,且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请完成下述探究混合物组成的实验。
仅限选择的仪器、用品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火柴、试管夹、镊子;红色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1mol/L硫酸、1mol/L硝酸、1mol/L盐酸、1mol/L NaOH溶液、Ba(NO3)2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
一、初步探究
取适量固体混合物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混合物完全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A,同时闻到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再滴加稀硝酸,溶液中有无色气泡产生;继续滴加过量稀硝酸至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B。
(1)用(填实验用品名称)取固体混合物于烧杯中。
(2)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二、进一步探究
(3)请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定该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某些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 A + B → C + D + 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红色的金属单质,B为第二周期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D在常温下可以转化为具有相同化合价的另一种氧化物E,则D和E分别为;
(2)若D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C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则A的晶体类型为、电子式为;
(3)若C、D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若A、C、D均含有氯元素,且A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