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
①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②属于适应战时需要的军事性措施 
③是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         ④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经济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公民的身份特权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共事务的意识 D.参政议政的权利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C.“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D.“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树墩还在”指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C.袁世凯称帝是“萌发”的重要表现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里所说的将日军“卡住”的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淞沪会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