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时带来了望远镜和世界地图,并将《四书》译为拉丁文。随后又陆续有传教士东来,系统介绍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把《五经》等典籍译为拉丁文。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这说明
①明末清初开始出现西学东渐 ②西方文化在明末清初有重要影响
③西方知识界渴望了解中国文化 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她说这话的本质含义是
A.英国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
B.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了英国 |
C.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
D.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刘少奇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A.文革的全面发动 | B.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
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 D.中共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 的历史作用”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
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社会主义制度 |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