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①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可以放弃的东西,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
②你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每次都撞在玻璃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了!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③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④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⑤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
⑥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路上,有时候障碍的确存在,甚至很多;但有时候障碍已经消失,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克服,可我们还误认为障碍仍然存在,不可逾越。可以说,有好多障碍并不是存在于外界,而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⑦几乎每个胜利者,都曾经是个失败者。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重要区别是:胜利者屡败屡战,决不轻易放弃努力;失败者偶遇挫折,却很快放弃了努力。
⑧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道河,那道河叫放弃。
⑨在由失败通往胜利的征途上有座桥,那座桥叫努力。 
请用文章的观点为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②—④段,回答问题。
(1)文章举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事例是否可以删去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文章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碍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逾越障碍,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去努力逾越。
B.我们心里认为有障碍,障碍就存在;只要我们心里认为没有障碍,障碍自然就没有了。
C.有些障碍其实并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害怕而放弃了,成功的希望就没有了。
D.人们常常会被一些假象所迷惑,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而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请你说说文章以⑧⑨两段作结尾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诗句中,最适合作为本文道理论据的选项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涛沙》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能没有家

梁衡

①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家庭里的爱,这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

②一是绝对的负责。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没有隔阂、猜疑,不计教育成本。大人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态来呵护孩子,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冰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有不懂事的孩子说:“我不吃难道你饿呀?”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不必保留,不用多心,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看齐,随时涤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A)……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成人社交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家教不好。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因身份不便,顾虑太多。有些毛病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克服,有些习惯必须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再补。

③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有什么想法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甚至撒娇、恶作剧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这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家庭教育中的无微不至,充分自由,将一去不复返。当然,人总得从家庭教育升到学校教育阶段,但绝不能缺少家庭教育。(B)

④其实,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一直伴随人的终生。表现为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子女与老人间的坦诚指错、交流、开导、帮助等,这都是任何社会集体所办不到的。(C)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了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东西。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继续教育机构,但常忽略了这个终身家庭教育机构。一个独身的人或寄人篱下的人将失去多少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⑤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虽然,曾有志士仁人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语,但那是特殊情况,甘愿牺牲小家为了天下人都能有一个安定的家。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牺牲前在其著名的《与妻书》中说:“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赵一曼烈士对儿子说:“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乱世舍小家是为救国家;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恩格斯说家庭就像一个苹果,切掉一半就不再是苹果。当年林则徐说,烟若不禁,政府将无可充之银,无可征之丁。现在如果都由这样的家庭组成社会,国家将无可育之才、可用之才。社会要增加多少本该可以在家庭圈子里消化的矛盾。《西厢记》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则为天下计,愿情缘血缘总相续,小家大家皆欢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

B.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C.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

(2)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一句采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

B.第②③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C.第④段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补充论述,与②③段构成因果关系。

D.第⑤段加点的“最基本”一词删掉后,不影响观点的准确表述。

(3)下列事实论据放在原文中哪一处最恰当  

球王贝利少年吸烟时,被父亲发现,但父亲没打骂孩子,而是好朋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直到许多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要是父亲狠狠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由此可见,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我是娘手中的风筝

①我知道,我是娘手中放出的一只风筝,无论飞到哪儿,线总是拴在娘的手里。娘的手一动,我的心就好疼,好疼。

②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③那时的我初学写作,有一篇小说在东北的一家刊物上获了个不大不小的奖。编辑部里的老师来信邀请我去参加笔会。当我告诉娘,我要去东北那个很远的地方,娘第一次没有阻拦我。

④娘开始给我准备盘缠。那夜,娘的灯没有熄。

⑤第二天天没亮,我拿着娘给我东拼西凑的盘缠钱,背负着娘沉甸甸的嘱托,心儿呀就像一只出笼的鸟儿,飞向了遥远的他乡。

⑥来到长途汽车站,天已经放亮了。车来了,我找好了座位,坐下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娘啊,儿今天要离你远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在心里念着,眼睛却透过车窗,深情地看着这块充满灵性的土地,心里顿时生出一丝淡淡的忧伤。猛然,我看到了娘亲。真的,是我的娘亲。她手里拿着一个花包袱,正拼命地往汽车站奔来。朝阳的光芒均匀地洒在娘的身上,仿佛在娘的身上镀了一层金,就像一尊佛那样金光闪闪。娘很急,在拼命地赶,“扑通”,娘突然跌到在柏油路上,包袱甩出好远。娘艰难地爬起,顾不得拍打身上的土尘,便拾起包袱,一拐一拐地向汽车奔来。从娘奔跑的姿势上,我知道,娘一定跌得好重,摔得好疼。我忙叫住正要发动车的司机,下车奔向了娘。

⑦娘握住了我的手,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我问娘跌得疼不?娘说不疼。真的不疼。娘说:“你走之后,我总觉的你忘了带什么。一看你真忘了。这不,我赶着给你送来了。”我问是什么。娘说:“人家都说,东北那旮旯子天气冷,这是我昨夜赶做出来的棉袄,带着,冷了好穿。”我告诉娘,我只出去十来天,再说了开会住宾馆或招待所,冻不着的。娘不信,眼里流出一种光,那光很浓很稠很温暖,水样的淹没了我,使我的心阵阵的不安。我明白,我的一生将为这种光活着,无论我在天涯海角,还是在异国他乡,这种光将是我的牵挂我的归宿。我只好默默地接过包袱,背在了我那单薄的肩头。

⑧汽车启程了。娘离我越来越远。我拼命的给娘挥手。我相信,娘一定会看到的。会的!

⑨我就想娘一个人回家的情景:空旷的天底下,娘默默独行于无垠的旷野,有风在吹打着娘两鬓的霜发。娘是那样的弱小,那样的无助,那样的孤独。

⑩在炎炎的六月,我背着娘为我缝制的棉衣。我知道,不管到哪儿,我都不会冷。

⑪在东北,很多人问我肩上背的是什么。我说是棉袄。他们都很惊讶。在获奖作者即席演讲的时候,我把棉袄的故事讲给了大家。大家都感动了。有几位女孩的眼里竟流出了泪。泪珠很大很圆很晶莹。

⑫临走的时候,我曾告诉娘,十天内我一定回来。后来,由于被几位文友拉去玩了几天,结果回来已是二十天后的一个黄昏。

⑬那天,我老远就发现有个人站在村西高高的土台上。那是我的娘亲,手搭眼前,正远眺我的归来。晚风吹拂着娘早衰的华发,从此,夕阳里娘的身影,永远成了我心头上的一座雕像。

⑭才离去几天,我发现娘憔悴了很多。我把获奖证书双手捧给了娘。娘没有接,她只是用手捧起我的脸,看了又看,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⑮从那之后,每当我出远门,我总是把归期说的好长,免得娘的牵挂揪我的心。

(1)说说标题“我是娘手中的风筝”的含义。(2分)

(2)“我”去参加笔会,娘做了哪三件最感人的事?(3分)

(3)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3分)

娘艰难地爬起,顾不得拍打身上的土尘,便拾起包袱,一拐一拐地向汽车奔来。

(4)文中“我”的娘是个怎样的人?请选两个方面结合选文简要分析。(4分)

(5)文章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指出来,并分析其作用。(3分)

“朝水夕钱”的儋州古盐田

①根据20世纪50年代在福建出土的文物考证,中国古代人类可能最晚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学会了煎煮海盐,海南儋州市西北港湾的千年古盐田便是很好的见证。

②从海口出发,沿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行驶,到儋州市东城镇出口,西行不远,就到达了洋浦经济开发区的盐田村,著名的千年古盐田就在村内。据资料记载,儋州古盐田占地面积750余亩,有7300多个石槽,晒盐泥地、盐泥池、盐卤水池各八九十个,蓄水池六七十个,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的盐田、盐场中,很难见到像儋州古盐田这样外观独特、制盐方式富有趣味性和观赏性的盐田。

③儋州古盐田坐落在洋浦半岛上,三面环水,由东面的儋州湾、南面的洋浦港和西面的北部湾围绕。来到古盐田,好像是走进了一个由无数高低、大小不一的石砚组成的棋盘。而眼前的这些巨型“砚台”,形体和质感都如被放大了的端砚,每个“砚台”台面从四五十厘米到1米左右不等,高度大多在30厘米到50厘米之间,色泽青灰,肌理均匀,台面平整,形态端正。这些“砚台”都是由火山岩石开凿打磨而成的。

④海南岛形成于大约1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中晚期,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形成了琼州海峡和脱离大陆的岛屿。距离儋州古盐田150余千米的海口石山镇境内,有现在世界上保持原始状态最完整的火山口之一,其周围还分布着30多座火山或火山堆。儋州海湾有众多火山岩石,儋州古盐田的先驱们就地取材,利用火山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创造了“砚台式”火山岩晒盐场。

⑤火山岩被制盐先民们拦腰剖开,整个台面被打磨平整,四周留出两厘米左右厚度的槽边,其外形活脱脱就是个放大的砚台。晒盐时,将晒台旁边卤水池中的卤水倒在晒台上,卤水还未经过海南高温过多地蒸发,一些水分子已经被火山石气孔吸纳了,但火山石气孔还不至于使盐分颗粒完全消失,卤水经过高温蒸发,宝贵的白盐颗粒就完好地保留在晒台台面上了。

⑥火山岩石具有惰性,耐酸碱、抗腐蚀,这样的化学特性使火山石成为可以接纳具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海水或卤水的最佳盛器。

⑦盐田的制盐工序古老、独特,生产出的盐巴白如雪,细如棉,咸味适中,味道纯正,具有纯天然、无杂质、颗粒小、可直接食用等特点。老盐巴可清热退火,消毒散瘀,是馈赠亲友的佳品。由于这里的盐味鲜,并对多种疾病有疗效,清朝乾隆皇帝闻报后,御书“正德”赐给盐田人。

⑧自古盐、铁经营关系国家命脉,经营盐业的商人几乎无不富甲一方,而盐产区的经济也会随着如云商贾繁荣一时,豪宅、盐庄、盐号甚至盐商商会等都会应运而生。但从历史记载和盐田周边遗留下的风貌遗迹来看,儋州古盐田没有因盐生富的经历。这可能是因为海南岛远离大陆,而当时海上交通运输不便利,使得最早的日晒制盐工艺直到几百年后的宋、元时期才开始发展,明、清时期才逐渐普及,而岛上的产品自然也不可能迅速为制盐者带来财富。这些因素使得儋州古盐田得以完好地保存千年以上。

⑨千百年来,儋州古盐田的盐工们就守着这些“砚台”,随着太阳的身影“朝阳出去夕阳还”,年复一年地产出“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皎若雪,细若棉”的优质海盐。2008年,儋州古盐田以传统手工艺类别正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内容有删减)

(1)第②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列数字      B.列数字 引资料

C.列数字 作比较   D.列数字 引资料 作比较

(2)句子属于生动说明的一项是  (3分)

A.每个台面从40厘米到100厘米左右不等。

B.这可能是因为海南岛远离大陆。

C.距离儋州古盐田150余千米的海口石山镇境内,有现在时间上保持原始状态最完整上午火山口之一,其周围还分布着30多座火山或火山堆。

D.来到古盐田,好像走进了一个由无数高低、大小不一的石砚组成的棋盘。

(3)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选文的说明对象是儋州古盐田。

C.乾隆御书”正德“赐给儋州盐田人,是因为盐田的制盐工序古老、独特。

D.儋州古盐田的老盐巴有药用价值。

(4).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儋州古盐田生产出盐巴具有纯天然、无杂质、颗粒大、可直接食用等特点。

B.儋州火山岩石具有耐酸碱、抗腐蚀的特点。

C.儋州古盐田的先驱们创作了”砚台式”火山岩晒盐场。

D.儋州古盐田晒盐的“砚台”都是有火山岩石开凿打磨而成的。

念书是一辈子的事情

草上飞鸿

①那时,他还是一个上初中的孩子。

②即将升初二时,国语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暑假作业: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名著《卡拉马佐夫兄弟》,然后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③这道作业让他犯了难,因为这本书的售价是70元,而他父亲的工资一个月只有30元,全家七口人全靠这点工资生活。他回忆说:“当年最深刻的记忆是饥饿。”父亲供他上学已经很困难,他怎么好意思说“我想看小说”。

④想来想去,他决定自己挣钱买这本名著。靠诚实劳动得来的书籍,自己会更珍惜,读起来也更有滋味吧!

⑤他来到矿上扛木头,扛一根木头能挣8毛钱。矿主认识他,对他的印象也不错,觉得他是一个既聪明又善良的孩子,见他这么辛苦地挣钱买书,在第三天就提前交给他70元工资,所提的条件是:“看完书,你要给我讲讲书里的故事。”

⑥他感激之余,满口答应。这么简单的条件,自己一定能够满足矿主先生的。

⑦谁知道买书的过程一波三折,险些让他的梦想落空。因为暑假没有免费的火车票,所以他只能等村里有人去基隆时,为他捎一本《卡拉马佐夫兄弟》回来。

⑧他第一次托的人是邻居。邻居到了书店,却忘了书名,那时电话未普及,他只好空手而返。

⑨这时候,暑假已经过去好多天,矿主每次经过他的家门,都要问一问:“你什么时候给我讲故事?”尽管他很着急,他也只能等有机会再托人买书。

⑩第二次,他请一个女人帮他买书。这个女人到城里是为儿子看病的,一直急急忙忙的,连书店的门都没时间进,带回来的只有失望。

⑪这时,暑假即将结束,他读不到书,怎么去写读书报告?编造一篇肯定不行。更令他不安的是,自己当初的承诺无法兑现,这让他觉得愧对矿主。

⑫他无意间跟村子里一个搞采购的人说了自己的苦恼,这个人立刻说:“你怎么不早点找我?我去一趟城里很容易。”第二天,这个热心肠的人就帮他买来了那本书。

⑬于是,他废寝忘食地阅读这本名著。不过,这本书读起来并不轻松,甚至让他感觉苦不堪言。这本书很厚,字体也很小,翻译过来的人名又很长,还有什么昵称和简称,看着看着,他就不知道在讲谁了,只好回过头再看。连书里面的人物都理不清楚,还讲什么故事?还谈什么心得?

⑭当矿主再见到他时,他只得老老实实地交代:“书买得很晚,我也很努力了,可还是看不懂,现在没有办法给你讲故事。

⑮矿主哈哈一笑,说:“你们老师讲,这是本难懂的世界名著,你一个14岁的孩子看不懂是正常的。”

⑯没想到矿主这么通情达理,他连忙道了谢,准备写读书报告。他再一次认真地翻看了一遍,发现自己还是读不懂,只能去写自己是怎样买书和看书的。

⑰读书报告交上去以后,他的内心难免有些忐忑。让人意外的是,国语老师表扬了他,说:“同学们,我为什么要你们阅读这本难懂的书?因为我想告诉你们,很多你们现在不懂的东西,长大以后就会懂。要知道,知识是需要尊重的,念书是一辈子的事情。还有,永远不要不懂装懂。”

⑱他是台湾著名编剧吴念真,他一直收藏着那本《卡拉马佐夫兄弟》。在40岁的时候,他慢慢读懂了书中的内容,不由感慨地说:“有些道理我懂了,不过已经过了二十几年。”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他决定自己挣钱买这本名著”的两点原因。(2分)

(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①这时,暑假即将结束,他读不到书,怎么去写读书报告?编造一篇肯定不行。更令他不安的是,自己当初的承诺无法兑现,这让他觉得愧对矿主。

②矿主听了并没有为难他,说:“你们老师讲,这是本难懂的世界名著,你一个14岁的孩子看不懂是正常的。不过,你没有不懂装懂,是个好孩子!”

①句的描写方法   性格特征:  

②句的描写方法   性格特征:  

(3)本文围绕“国语老师布置的一道暑假作业”展开故事情节,线索清晰,详略得当,请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略写

详写

作用

为买名著打工挣钱

A  

说明名著得之不易引出下文苦读名著的情节

名著的内容

B  

C  

写读书报告

国语老师的话

D  

(4)第14段画线句子与第4段画线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5)文章末尾写到:“有些道理我懂了,不过已经过了二十几年。”其中“有些道理”包含了哪些内容?联系全文,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端午佳节话菖蒲

①“菖蒲驱恶迎吉庆”,菖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菖蒲于端午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

②首先来认识一下菖蒲吧。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生水生湿地植物,常生长在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一丛丛叶片从基部繁茂生长,肉穗花序上着生着一朵朵黄绿色的小花,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不过仔细观察,线形叶片直立挺拔,如一把长剑,因此菖蒲又叫“蒲剑”或“剑菖蒲”。并且,同艾草一样,菖蒲也是一种芳香植物,它全身都很香,揉碎一片叶子,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以根茎的香气最为强烈。

③现今不太起眼的菖蒲,是先祖们在端午之时必采的植物。古人称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辟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因此“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以辟邪”,也就是说,只需将蒲叶悬于门厅、床头,利剑的锋刃之下,邪虫毒物自是不敢轻易进屋,古人心中也自然有了象征吉瑞的抚慰。

④除了悬挂辟邪之外,在端午时节古人们还制作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或仅以蒲根入酒,或配以雄黄,或饮用,或外敷,或“浑洒床帐间”(《帝京岁时纪胜》),总之各朝各地有着不同的制法和用法。

⑤菖蒲去毒,并不仅仅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因为菖蒲的确具有相关的药用价值。它常以根茎入药,主要成分是一些挥发油,有芳香化浊、开窍祛痰的功效。它的水浸液对皮肤上的真菌有抑制作用,古时,还有人把菖蒲捣碎用来治疗痈疽、湿疮等。同时,菖蒲根茎捣碎的原液兑水,还可有效驱赶飞虱、蚜虫等虫害。可见菖蒲去毒驱虫确有其用,古人们在端午佳节采摘菖蒲,也是蕴含智慧的选择。

⑥此外,喜欢花卉的朋友都知道“花草四雅”,而菖蒲正是四雅之一。作为古代社会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早在《离骚》中,屈原就赋予了它崇高不屈的品质。如今,菖蒲或许不像古时那么流行,但仍然是文人雅士的心头好,甚至被认为是“雅中之雅”,它的花和叶都是那般低调,简朴而不繁缛,淡泊而不浓烈,正如前人所赞“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

⑦值得提醒的是,中文名字中带“菖蒲”的植物还有不少,其中人们较熟悉的有唐菖蒲和黄菖蒲。唐菖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黄菖蒲又叫黄花鸢尾,是很常见的水生植物,这二者都有着娇艳美丽的花朵,并且都来自鸢尾科,和菖蒲(天南星科)属于完全不同的植物家族,之所以名字中都有“菖蒲”,主要是因为它们和菖蒲有着类似的叶片。而此文中提到的菖蒲既非唐菖蒲,也非黄菖蒲,它被称为菖蒲可要比唐菖蒲和黄菖蒲久远得多。

(1)下列不属于菖蒲象征“吉瑞”原因的一项是  (2分)

A.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避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

B.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菖蒲叶汁兑水可以驱赶虫害。

C.唐菖蒲是重要的鲜切花植物,属于“世界四大切花”之一。

D.菖蒲作为古代社会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被赋予了美好的品质。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菖蒲是天南星科的多年水生湿地植物,属于水洼地的常客。

B.菖蒲是一种芳香植物,全身都很香,所以花叶的香气都很强烈。

C.菖蒲备受人青睐,除了它具有去毒避邪的功用外,还因为它是“花草四雅”之一。

D.唐菖蒲和黄菖蒲名字中都有“菖蒲”二字,主要是因为它们有着与菖蒲相似的叶片。

(3)下列对本文的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了菖蒲的生长习性、外形特征、药用功能,以及精神特质等知识。

B.第5段加点词“不仅仅”“的确”,充分肯定了菖蒲的药用价值,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C.第7段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菖蒲与唐菖蒲、黄菖蒲分属不同的植物科。

D.本文介绍菖蒲有关知识时,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