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请回答: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2分)
(2)据材料二,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3)材料三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应如何评价?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下边两幅图反映了雅典公元前8世纪前后经济发展的状况。

材料二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人获得解放!
——引自梭伦的诗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怎样的经济状况?对雅典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雅典哪一阶层的什么状况?
(3)综合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阶级关系变化的状况,分析其对雅典政局的影响?
(4)材料三反映了梭伦改革的什么特点?举例说明该特点。
(5)你是怎样评价梭伦改革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右图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柴火花。

材料二: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商标,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间?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
(3)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裕酿酒公司在1892—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1892年
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
1896年
从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
1912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酿酒公司参观,并提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7年
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墨宝手迹
1934年
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时期
1941年
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强行接管

材料二:清朝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朝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署张裕酿酒公司的营业执照。奥国驻烟台领事官巴保男爵持有奥匈帝国颁发的酿酒证书,他主持酿制的高月白兰地、夜光杯、琼瑶浆等十五种产品工艺各异,个性鲜明,很快风靡一时。巴保在张裕酿酒公司一直工作了十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奉命回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张裕酿酒公司的生产经营有什么特点?
(2)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里,张裕酿酒公司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3)国民政府统治后期,张裕酿酒公司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还有什么因素阻碍它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杭州……桑麻遍地,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赵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缯布者,必走浙之东也。
毅阉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纻布(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五当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到二十余。商贾所获者,常满户外,尚有能应。自是家业大饶。——张瀚《松窗梦语》
材料二 迨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居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三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现象?材料一反映的杭州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的“末”和“本”各指什么?作者用这个词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
(3)在对外贸易方面,明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
(4)材料三中“游手趁食者”指什么人?你如何看待这一种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和中原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中原文化和族体也不断向边疆扩散,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输送到边疆,中原与边疆互相交流,不断丰富,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原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
——吴仕民《民族问题概论》
材料二(张骞通西域后)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就物产方面说,家畜有汗血马,植物油、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十多种,这些物产的输入,给中国增加了新财富 。就文化方面说,有乐器乐曲的传入。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
材料三回纥人的服饰在唐朝广大人民中产生了深刻影响,有一段时期,回纥衣装成为社会的流行服。中唐诗人元稹在诗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唐朝宫廷妇女喜好在脸上化装着日月形膏痣,耳上带着耳坠,这也是吐蕃妇女原有风俗。
——张岱年、季羡林《中国全史﹒中国隋唐五代习俗史》
材料四北方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期)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古代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了中华文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少数民族统治者“行汉法”的根本目的和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