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以下有关国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
B.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
C.风俗画以社会风俗为题材属山水画的一种,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
D.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如郑板桥的《墨兰图》 |
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朱外,还特别赞赏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主要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
B.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
C.发挥儒学精神中经世致用的一面 |
D.学习他们推动清朝实现政治制度变革 |
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马克思主义 |
“六经中之尧舜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所寄托,所谓尽君道,尽臣道,事君止民,止孝止慈,以为轨则,不必其为尧舜文王之事实也。”这段引文应出自:()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
B.李贽《焚书》 |
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
D.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
一位学者对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是:“腐朽王朝的忠臣”“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轨”“加速中国向半殖民地沉沦”。据此判断,被评价的人物是:()
A.林则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袁世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