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两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联邦党人要求
A.维护各州的权力 | B.争取民族独立 |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 D.建立民主制度 |
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
A.反对轮番而治 | B.提倡妇女参政 |
C.主张人民主权 | D.宣扬人文精神 |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 B.建立法律体系 |
C.确立三省六部制 | D.实行科举制 |
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该材料反映的是
A.汉初实行“推恩令” | B.汉初实行封国制 |
C.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 |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的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的主张 |
D.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