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
19世纪浪漫主义与宗教之间的密切关系得到加强,因为两者都
A.强调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
B.强调了对新的工业技术的社会贡献 |
C.反对帝国主义的扩张 |
D.在启蒙运动中发现共同点 |
【改编】面对1929年“大萧条”各个国家、各个学派为了挽救危机都提出了新的理论,其中凯恩斯学派为此提出的观点是
A.自由放任 | B.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D.发展“新经济” |
【改编】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这段材料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康德 |
1944年日本天皇裕仁的弟弟三笠宫崇仁在其书中写道:“中国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军队的残暴行为……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现在的日本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这还成什么事体!”“回顾以前高喊‘圣战’、‘正义’云云,叫喊的声音越高,事实越近于相反”。从中我们得到的认识主要是
A.日本反战力量强大 | B.中华民族意识增强 |
C.战争引发人性反思 | D.抗战提高中国威望 |
【改编】图示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国的曲线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