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
|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该材料表明
①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起因 ②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③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④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的檄文出自
| A.大陆军民 | B.台湾军民 | C.清朝政府 | D.外国侨胞 |
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新疆地区的危机主要来自于
| A.英国和日本 | B.美国和法国 | C.俄国和德国 | D.俄国和英国 |
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云:“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 C.甲午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款项(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用于履行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