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A.①③④② | B.③①②④ | C.③①④② | D.④③②① |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种种不利因素”包括
①传统政治体制的束缚
②科技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藩篱(或没有形成近代科技)
③理学的束缚
④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B.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 |
C.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
D.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
祠堂是将祖先按辈分排列,尊祖敬宗的地方。但清代任氏祠堂把德(善行)、爵(官位高低)、功(祠堂捐钱数量)作为入祠配享的条件。该祠堂祭祀的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是官员和有钱人,再次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贫民的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下列对上述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财富逐渐成为主导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
B.祭祀既夸显财富,又有功利性 |
C.重官重商轻农思想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
D.这种习俗必然会引起卫道士的批评 |
“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一文艺形式()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 |
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
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 |
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