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 | B.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
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 D.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发生转变 |
1917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向全体工人发出了“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俄国 ( )
A.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B.掀起了二月革命 |
C.发表了《四月提纲》 |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
A.确立君主立宪制 | B.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 D.确立责任内阁制 |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
A.英国《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年宪法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D.《德意志帝国宪法》 |
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
C.“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
D.“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 B.不具有普遍性 |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D.具有借鉴意义 |